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上   作者:李志伟
[导读]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采取“创设合情合理的教学情境、利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模具与多媒体、开展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的有效教学措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使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小学    李志伟   642359

【摘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采取“创设合情合理的教学情境、利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模具与多媒体、开展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的有效教学措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使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 激发  低年级  数学学习  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很多,但不是所有的策略都有助于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合情合理的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对激发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创设情境提高低段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包括:生活情境、模拟情境、谜语与故事情境等。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情境创设的趣味性与针对性,情境创设必须要合情合理,能有效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一)创设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于他所熟悉的生活世界更感兴趣,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创设这种基于生活的教学情境,就能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教学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首先,充分利用多媒体中的“小小超市”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货架上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分类与整理”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接着,请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对物品进行了分类与整理,充分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巩固对“分类与整理”的认识。最后,教师展示分类整理好了的物品图片,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个教学片段的设计很好地向学生诠释了“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境创设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真正感兴趣。生动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善于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
        (二)创设谜语与故事情境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猜谜语,听故事。在教学中,教师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西师版一年级下册《钟表的认识》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教材的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故事。


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会自然高涨起来。
        又如,我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题:小羊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小马住在森林深处,一大早就赶来了。他带了3桶最好的蜂蜜送给小羊。隔得老远的他就喊起来了,“小羊,小羊,快开门,你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小羊早就闻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不一会儿,小兔也来了,送给小羊6个苹果,小猴也赶来了,他从果园里摘了2个桃给她。小猪也赶来了,但她什么也没送,还偷吃了5个苹果,小羊就不高兴了。请小朋友们算算看,小羊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还有几个苹果?学生们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很快就列出了算式。
        二、利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模具与多媒体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操作学具、采用直观教具及电化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西师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设计一系列操作活动。活动一:做一做——用两根硬纸条、一个图钉制成活动的角,来回拉动,发现并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口的大小有关;活动二:折一折——用不规则纸片折角,在相互比较中发现并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活动三:画一画——先由学生尝试画角,再观看课件中用尺画角的全过程,模仿画角,初步学会用尺画角。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教师可先用白、黑纸版各剪兔子纸型12个和7个,然后运用教学绒板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求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在教学西师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首先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为什么他们的说法不一致?是他们摸的部位不相同。接着展示小猴、熊猫、老虎、汽车的不同部位,学生根据画面很容易说出不同部位的样子,不经教师指导就能正确判断物体不同方位的成像,并结合情境进行判断,整个过程好像是水到渠。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为学生理解物象铺路搭桥。
        总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乐学",其智力品质、非智力因素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就会使数学课堂变得和谐愉悦,我们就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孙虎彪  《数学教学贵在有“趣”》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2年第3期
[2]高帆  《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
[3]吴博 《让学生在愉快中享受教育》
[4]薛剑刚《小学数学心育艺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