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 武振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1期   作者:武振
[导读] 摘要:建筑的安全性能和人们的人身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我国目前经常出现一些建筑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隐患。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建筑的安全性能和人们的人身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我国目前经常出现一些建筑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隐患。所以,加强建筑安全建设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要进一步优化建筑业市场结构,培育发展建筑业专业劳务分包企业,建筑分包市场,规范分包市场交易行为,建筑安全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整体的工程,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建筑工程;不安全因素;对策分析
        引言
        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施工技术、新的管理方式来实现工程建设的高效率、高品质、节省人工、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影响,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建筑业施工现场的现状
        (一)规范的制度管理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脱离实际趋于表面,施工现场安全制度没有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编制,管理层安全意识淡薄,现场管理人员资质挂靠缺少现场管理经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责任没有落到实处。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未按监理大纲、监理细则等内容进行实际操作,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未认真审批,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二)“四新”技术的管理薄弱
        建筑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施工专业水平显著提高。面对“四新”技术,没有可供参考的施工案例,没有完善的现场经验,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该如何落实、保证,考量着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这使得建筑工程分工更明确、更具体、更详细,在实际应用中,必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这极易导致在建工程施工中出现管理职责不明、管理程序复杂问题。
        (三)建筑业施工周期长、建设难度大,易产生建筑施工劳动的流动性和间断性
        在不同省、市间流动施工,导致长期工少,短期工多的现状。由于涉及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各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所要求不同工种和不同技术等级的工人,也导致长期工人和临时工人多。涉及材料、技术、管理方面广、多、杂,综合要求能力较高,因此专业性技术工少,普通工多,即使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专项工程,也需要一些普通工人做辅助性工作,不能长期储备施工作业人员,形成有效的骨干储备人员。另一方面,新增人员缺少现场经验,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行为不规范,造成自身施工安全意识薄弱,在不了解现场情况下就盲目地进行工程建设。
        二、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建筑工地缺乏安全环境
        建筑工地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工作环境,多个班组、多项工作交叉作业,不但影响作业人员的心理,也是引起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建筑行业进场进行高空作业,交叉、流动性作业且作业时间比较长,作业强度比较高,施工环境非常差、生活条件差、娱乐设施不多等等。如果工作人员长时间的在这种环境下工作,那么他们的身心都会遭到很大的冲击,他们会感到忧郁、烦闷,无心工作,留下了安全隐患,也是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基层操作人员安全安全意识不强
        目前建筑行业在投标过程中大多以低价获得项目,中标后为了降低成本,又将项目交给资质比较低的企业施工,中标企业主要负责协调、收费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或略了对分包单位施工过程的监管。而分包单位为了减少资金支出以及抢占工期,便一切从简,即使有专业的施工设计也只是为了能在招标时中标,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对安全生产制度的建立及安全生产投入等方面,他们也抱着能省就省的心态,缺乏强烈的责任感。

除此之外,农民工是目前工程项目实施的主要人员,但是这些人通常文化水平不高、安全意识也不强,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以及系统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导致在实际动工环节中无法正确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企业安全制度文化缺乏,安全制度不落实,安全监管部门不力
        目前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尚不能完全的落实和执行,安全管理体制落实不到位。与国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我国还存在着很大的距离,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目前的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建筑规模,对建筑的安全施工缺乏强有力的监督。虽然有些建设主管部门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是缺乏执行力,存在某些建筑单位未得到有关政府批准就擅自动工,从而发生了安全事故。大多数的市、县缺乏足够的专业安全监督人员,因此不能满足当前所需要的建筑安全监管工作。在监督工程中,安全监督部门对发现的问题没有严格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在这种大环境下,就免不了有些单位以侥幸的心理去面对隐患的存在。
        三、应对建筑安全施工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建筑作业环境,优化建筑业市场结构
        1改善建筑业的市场环境,构建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层的结构模式,总承包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扩大企业规模;专业承包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精益求精;劳务分包企业要不断规范自己的经营体制。目前我国主要发展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两者模式,完善它们的企业结构,打造合理的建筑企业市场比例。
        2在劳务分包企业中直接吸收农民工,取消“包工头”这个中间环节。将素质高的农民工吸收到劳务分包企业中,对那些素质不高的农民工要进行培训,只有通过考核之后才能正式上岗,素质极差的要予以解退。有关政府部门要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坚决抵制非法用工,完善劳务分包制度的建设。对劳务公司实现备案制,提高它们的准入门槛,劳务公司和工人必须要签订劳动合同,给工人购买劳动保险和工伤保险,定期举行安全培训课程,提高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构建企业安全生产问责制、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安全管理
        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考核工作的执行力度。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建设领域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规定》政策要进一步的落实和执行,对安全生产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追究办法以及监督机制要进一步完善。项目总经理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做好自己的职责,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对进场施工的队伍要做好管理工作。
        (三)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1为了消除工作人员的紧张、忧郁、烦闷情绪,可以在建筑工地添加一些简易的娱乐设施,组织一些娱乐活动,提高他们的安全作业的信心。
        2工人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只有吃饱睡好了,工人们才能以更加精神的状态去进行工作。
        3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活动,增强工人们的安全意识。可以在施工现场悬挂安全施工的横幅、专门设置安全教育的宣传栏,给工人发放安全生产的专刊和手册、播放安全教育的录像等,大力开展安全宣传工作,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这样既提高了工人们的安全知识储量,又丰富了企业的文化。
        结束语
        综上述,国家为了加强对建筑安全市场的管理工作,优化建筑市场秩序而制定并实施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规范,这也给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现场施工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关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J].阮克辉. 硅谷.2019(15)
        [2]分析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J].毕淑杰. 科技致富向导.2019(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