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子箐水库坝体风化料碾压试验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1期   作者:蔺以明
[导读] 摘要:勒子箐水库是一座以农村灌溉和解决当地人畜饮水为主的水库。
        大理禹光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671000
        摘要:勒子箐水库是一座以农村灌溉和解决当地人畜饮水为主的水库。挡水建筑物为粘土心墙风化料坝,风化料作为大坝工程的主体,工程建设中风化料是整个大坝填筑的关键部分。风化料填筑质量的控制,直接影响水库建设工程的质量。本文重点介绍大坝填筑前的风化材料碾压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为水库建设过程中控制风化料提供依据,并为类似坝料和坝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勒子箐水库;坝体风化料;碾压试验
        1、前言
        为了保证填筑质量,研究填筑工艺及压实方法,推荐合理碾压技术参数,验证风化料室内试验确定的设计指标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提出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检验所选用的碾压机械的适应性和性能的可靠性,核实风化料填筑标准的合理性,确保坝体风化料填筑碾压达到设计要求。
        2、工程概况
        勒子箐水库位于云龙县关坪乡境内关坪河(为黑惠江右岸一级支流顺濞河上段)上游左岸支流高明河下游河段,属澜沧江流域。坝址以上积水面积F=33.1平方千米,主河长L=10.5km,主河道平均坡度J=34.44‰。水库距云龙县城诺邓镇27.0km,距关坪乡政府所在地5.0km,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勒子箐水库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等别为三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工程建筑物按7度地震设防。工程由水库枢纽工程和灌溉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由大坝、左岸输水隧洞和右岸溢洪道组成,坝顶宽8m、长268.5m,大坝高69.3m,坝顶高程2234.4m,坝型采用粘土心墙风化料坝;输水工程由总干渠、东干渠和西干渠三条渠道组成,渠道的总长为47.298km。
        勒子箐水库总库容1251.3万m3,水库年供水量951.0万m3,设计供水人口9090人,大小牲畜34278头(只),覆盖两乡七村耕地2.38万亩,工程概算总投资32746万元,施工总工期43个月。
        3、试验依据
        3.1试验采用主要技术规程规范
        本次试验采用以下规范:
        1、《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
        2、《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1993)
        5、《大理州云龙县勒子箐水库工程技施设计》
        3.2设计指标
        本次碾压试验在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规程的前提下,依据云龙县勒子箐水库大坝设计坝体料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进行。大坝填筑料设计初拟施工碾压控制指标:大坝风化料采用分层碾压填筑,填筑指标:风化料最大粒径为铺料层厚的2/3,设计干密度≥2.0g/cm3,压实度≥0.98,渗透系数k≥1×10-3cm/s.C≥36.2KPa,ф≥29.72o。
        4、碾压试验
        4.1料场概况
        本工程风化料场位于坝址左岸,运距1km。有用料均为强风化砂岩、粉砂岩为主夹泥质粉砂岩,强风化层厚约20~30m,设计用量约85万m3,左岸料场有用层储量316.8万m3,右岸料场有用层储量47.5万m3。经现场勘察取样,料源质量基本满足风化料的质量要求,储量满足要求。
        2、设计先进科学起爆网络,使爆破振动最小,块径符合设计要求,同时避免振动对HP2、HP3滑坡体造成负面影响,确保工程顺利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对风化料大地处料场进行了土料室内复核试验2组,室内试验主要参数见下表室内土工试验主要指标成果表。设计初拟风化料施工碾压控制指标为:干密度≥2.0g/cm3,渗透系数≥1×10-3cm/s,孔隙率≤25%,室内复核试验成果见下表:
        4.2碾压试验
        4.2.1压实参数和试验组合
        1、压实参数:本次碾压试验所用施工参数:1)铺土厚度:根据风化料试验拟定厚度,初拟铺土厚度为60cm、70cm、80cm;2)碾压遍数:本次试验拟定碾压遍数为10遍、8遍、6遍;3)行车速度:1档2.4km/h;4)碾压方法:先静碾2遍,再振碾。5)其他:粘土料碾压时进行层间结合处洒水。
        4.2.2现场与试验
        试验现场根据各试验组合确定的铺料厚度、碾压遍数进行压实,测定各试验组合压实后的干密度、含水率及颗粒级配。检查方法按《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有关规定和《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规定执行,干密度采用环刀法测定,颗粒级配采用筛分法进行。
        5、结论
        根据以下试验分析:
        1、含水率:碾压前检测天然含水率共8组,含水率范围2.6%~5.0%。从天然含水率变化情况看,其范围不大,含水率从区域分布上是比较均匀的。碾压后共检测含水率27组,含水率范围3.0%~4.8%。从料场运至试验场,其含水量变化较小,运输及作业过程对含水率影响较小。
        2、干密度:从干密度与铺土厚度关系图上分析,随铺料厚度的增加,干密度逐渐减小,但减小幅度不大。层厚增加10cm,干密度递减约3.3%~2.4%。6遍时从2.12g/cm3递减到2.00g/cm3;8遍时从2.15g/cm3递减到2.03g/cm3;10遍时从2.14g/cm3递减到2.04g/cm3。从数据可以看出铺土厚度70cm时容易控制填筑质量,范围值虽然铺土厚度60cm和80cm的变化范围相差不大,但是铺土厚60cm从经济方面考虑不适合选择,铺土厚度80cm干密度合格率难以保证满足设计要求。
        干密度与碾压遍数关系图上分析,随碾压遍数增加,干密度碾压6遍到8遍时逐渐增大,遍数每增加两遍,干密度约增加1.4%~1.9%。铺料60cm时,干密度从2.15g/cm3递增到2.15g/cm3;铺料70cm时,干密度从2.05g/cm3递增到2.09g/cm3;铺料80cm时,干密度从2.00g/cm3递增到2.03g/cm3。从数据可以看出碾压8遍是经济合理的选择,干密度变化也不算大,范围值2.15g/cm3~2.05g/cm3能满足设计的干密度要求。碾压到10遍干密度变化大,甚至在减小。
        从天然含水率与干密度情况看,天然含水率的变化对干密度的影响不明显。
        3、渗透系数:从渗透系数与干密度、碾压遍数、铺土厚度的数据关系上分析,没有直接的关系。
        4、压缩量:从铺土厚度、碾压遍数与压缩量关系曲线图可以看出,铺土厚70cm是做合理的施工参数,碾压到8遍时基于稳定,碾压到10遍时不在沉降。铺土厚度60cm和铺土厚度70压缩量关系曲线基本相同,但是从经济方面考虑不适合选择铺土厚度60cm。铺土厚度80cm碾压到10遍压缩量还不稳定,不是合理的施工参数。
        得出结论:1、取料方式:平面开采。2、铺料厚度:松铺70cm。3、卸料:进占法或后退法卸料,推土机找平。4、碾压遍数:8遍(单遍)。5、碾压设备:YZ32KA振动平碾,激振力590KN。6、行走速度:2km/小时。7、错车方式:采用进退错距方式,每两遍错距一次,错距为:20cm。
        参考文献
        [1]《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
        [2]《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19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