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何春
万年县第三中学 335500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渗透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知识需要具备的基础,体现出人民幸福,让学生产生高度民族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的核心,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思想,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渗透策略
伴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都发生了转变,从过往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等。历史教学中加培养家国情怀成为备课必备的环节之一,家国情怀不仅能让学生产生民族认同感,更能体现出我国浓厚的人文色彩,是历史学习和教学中必须具备的精神,符合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念,有效传播和弘扬时代精神。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优势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归属感、责任感,更能不断完善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素质水平。从整体而言,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观念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1.提高文化自信
在当前时代发展下,文化自信是研究的重要课题。提高文化自信需要让学生产生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这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提高文化自信必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完善教学方法和方式,通过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增强学生家国情怀,从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这不仅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能让教师不断完善自身。
2.培养道德品质
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发展中的英雄人物,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主动向模范人物学习,增强个人素质。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够感受到英雄人物的主要精神,发挥出英雄人物的示范作用。从整体而言,学业成绩并不能作为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还需要根据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等进行评价。在教学活动渗透家国情怀是帮助学生构建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高中历史学科包含的内容丰富多样,因此,高中历史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手段,在实践中完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精神世界,让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向模范人物学习,弘扬家国情怀,使学生成长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策略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展现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课堂氛围十分枯燥乏味,也降低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家国情怀作为高中历史学科中重要因素,在学习活动时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丰富教学内容,在历史教学中融入趣味性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渗透目的。
1.以教材为基础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需要对教材内容深入研究,确定教材内容与家国情怀之间的联系[1]。首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改进教学观念,将家国情怀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除此以外,受到素质教育观念的冲击,家国情怀的渗透能够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能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因此,教师必须对高中历史教材深入探讨,挖掘教材内涵。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更加精细的设计教学方案,对渗透家国情怀的主要方向进行研究,确保教学目标能够达成。例如,在讲解有关抗日战争的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国家历史,例如从《马关条约》到反抗事迹,教师需要完成教学目标,以此为基础渗透家国情怀,学生可以了解国家发展的根本,更能掌握民族英雄的主体精神,深刻体会我国曾经所经历的磨难,这对学生未来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提高教师素质
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的效果与教师的综合素养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结合个人专业水平和实际状况,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家国情怀的渗透不能停留在表面,需要教师实际行动,提高专业能力,丰富理论知识,除此以外,学校也需要对教师定期培训,让教师能够不断研究,深入探讨,终身学习,有效发挥出教师的引领作用。
3.改进教学观念
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无法达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理想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进而更好地对学生渗透德育知识。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根本需求,对教学手段进行调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基本情况,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例如,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以问题为导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2]。在课程结束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国家情怀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述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或音乐,进而让学生深刻体会爱国主义情怀。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或抗日纪念馆,让学生感受英雄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比传统教师授课更有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教师渗透家国情怀能够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产生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展现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材料和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教育,让学生能够获得身心的全面成长,提高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健睿.培养“四为”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现代交际,2020(24):16-18.
[2]伏军.家国情怀应从现实困惑走向价值引领——以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