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凌艳美
[导读] 在新课改的实施下,数学课程作为重要的义务教育课程内容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凌艳美
        (来宾市兴宾区高安乡学校,广西 来宾546133)

        摘要:在新课改的实施下,数学课程作为重要的义务教育课程内容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在教学中不能只依据书本教材进行,应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因此,人们开始逐步重视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一些教育专家与数学工作者开始投入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能力着手,创建数学核心素养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计算
        我国的相关教育部门根据如何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并开始推行,要求各个学校在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加强教育安排。而在教育部门已经明确制定五大核心素养的情境下,数学教育为满足教育部门提出的要求形成了固定的形式化的课程内容,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但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不仅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反而会对学生有阻碍作用。据此,本文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基于这一论点探讨如何锻炼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计算能力。
        一、小学数学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小学数学与人们的生活、科学技术紧密相连,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施核心素养,更新教学内容与形式,可以打破传统学科各自为营的羁绊,在小学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新颖性、多元性、综合性,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丰富教师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1]。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引入核心素养的理念,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数学课堂刻板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在计算数学题时更有积极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对于课堂效果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要采用积极评价的方式,当学生取得好成绩后,或者计算准确后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要循序渐进。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着急,要带领学生在面对困难时逐步攻克,让学生不畏惧难题,主动解决难题,进一步发展为“爱学”。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将计算练习题按照难度分层布置,让学生解决适合自己难度的计算题;课堂的提问的内容要要丰富,给予学生更多正确回答问题的机会[2]。
        (二)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情境进行创设,使枯燥的计算过程变得有趣起来。其中,通常可以被使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有角色扮演、巧妙设疑、语言和肢体表现、多媒体展示图片和音频等。

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计算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计算的的过程中有效提高效率。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除法一课的内容时,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和问题:“现在我们有12个苹果,想要分给爸爸、妈妈还有宝宝吃,每个人都要分到相同的苹果数,那我们可以怎么分呢?”“假如刚才老师买了一大蛋糕想要分给小朋友们吃,这个大蛋糕被切成了10块,老师想要每个小朋友分2块,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吃呢?”通过语言提问分食物的方法,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回答,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教师在课堂练习中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手法,引导学生去“分苹果”和“分蛋糕”,不仅使学生的计算过程变得具有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融入到课堂中,寓教于乐,提高课堂质量。
        (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1.仔细审题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做题习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数学思维也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还不完善,从而在做计算题时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小学生在分析计算题时的心理特点,设计相应的解决策略。而仔细审题是最重要的一步,清楚题意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做题。教师在课堂习题练习中,尽量不为学生读题,让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去做题,先找到已知条件与所要用到的单位,并进行重点标注,然后再寻找题目中存在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2.检验过程
    在小学数学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课堂中,当学生在做题练习时,教师要强调每做完一道后,一定要检验解题过程。可以先自己检查,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检查,在相互检查的过程中要为对方讲清楚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不仅可以思考自己的计算方法是否有问题,还可以巩固脑海中的知识,而这种检验方法在小学阶段是非常受欢迎的。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在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会逐步自主进行检验,慢慢的养成检验的习惯。
        3.分析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的分析是计算题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之一。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都会将计算过程作为重点,这样会淡化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使学生意识不到数量关系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难以发挥逻辑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题的讲解中要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从而加强学生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3]。
        结语:
        我国的教育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优化。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一定要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创新教学过程,使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愉悦感,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凌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39.
[2]黄宝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97.
[3]郑永铭.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24):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