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功能开发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崔少娥
[导读] 目前的教育环境要求班主任更高水平的管理技巧,尽管班级管理工作很辛苦
        崔少娥
        云浮市新兴县车岗镇车头小学  广东新兴  527400
        摘要:目前的教育环境要求班主任更高水平的管理技巧,尽管班级管理工作很辛苦,但是班主任也应该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缺陷,目前对小学生的教育多侧重于学业及成绩方面的提升,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却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生在接受心理素质教育这一部分的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常常无法自我解脱。因此,开展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生 班级管理 德育教育 开发与实施
引言: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对学生的要求不仅限于考试成绩。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作为未成年学生,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很多事情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身边老师和家长的及时监督和教育。而老师比家长接触学生的时间更久,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做好相关德育工作,目前德育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的重视。班主任班级管理已成为许多学校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德育教育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比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和发展,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注意的。
1. 德育教育的内容
        德育教育在学生此后漫长的学生生活中都会一直存在。小学生年龄小,心理不健全,但可塑性强,这是道德教育的黄金时代。而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也侧重于对小学生良好品质的塑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有关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具体表现在,尊师爱幼,有礼貌,懂纪律,有爱心,有责任心;其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表现在,热爱自己的祖国、家乡以及自己的班集体,懂得奉献,懂得与同学团结,互帮互助,有集体意识;第三个方面主要是应该培养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有助于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始终遵循一个正确的方向,引导自己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明是非,懂规则,不断向着更优秀的自己努力。
2.小学德育下班级管理的主要工作分析
        a)了解学生的心理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里,班主任除了要关注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学生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在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之余,也要通过与班级学生谈话、班级监控等手段去认真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心里状态,对自己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了解,积极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1]。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更好的配合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日常工作,同时也可以让很多学生更好的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除此之外,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也应提升自身的素质,从多个方面影响班级的健康成长,为学生起到好的带头作用,营造好的班级氛围,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b)加强班干部的培养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良好素质,单纯靠班主任管教是不现实的,小学班级中班干部往往在班级具有较高的信服力,因此在班级管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干部不仅仅是教师管理方面的助手,更是一个班级品质的影响者,好的班干部可以为班级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因此,班主任也应该重视班干部的培养,发挥班干部的影响力,改善班级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服从相关规范管理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以及思想品德,同时要根据班级管理情况,不断改进班干部培养方式,制定合理计划,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班级。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也应该重视对班干部的培养。
        c)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对小学生日常活动的管理中,如果能够顺利开展对小学班级的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荣誉感,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在平时的课堂管理,教师应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同时,也应该让他们知道荣誉类的重要性,教师将重点关注学生的动态,培养学生互相之间的积极沟通,建立友好的同学,这也是一个更好的方法来管理这个班。
3.德育对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121234        a)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当代小学生平时的课业不是很繁重,因此,在日常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班主任积极组织一些班级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方式对班级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b)维护班级的良好形象
        在学校,班级是学生学习、交流和开展活动的公共场所,因此班主任要重视班级管理,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维护班级的良好形象,形成健康和谐的班级集体。
        c)提高学生管理能力
        课堂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也是一个学生成长和娱乐的地方。班级分工明确,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不仅仅是班主任一个人来管理。班长也应该知道如何管理这个班,让每个学生知道如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维护集体荣誉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利于班级管理。
4. 德育渗透到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策略
        a)在班上树立榜样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是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的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在潜心影响着学生。因此,道德教育的系统渗透首先应该来自班主任的行为。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位老师没有端正的行为规范,没有高尚的思想品德,那么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其影响,因此,老师应该在学校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小学时期是塑性很强的时期,令学生们“近朱者赤”才是要一位合格老师应去努力做到的。
        b)关心和鼓励学生
        对于在校小学生,不仅应该关心其学习成绩,也要与其交心,深入到学生内心去,给予学生最需要的关心和帮助,这样,学生会有一种安全感以及受重视感,从而可以使其心智更健康的成长[2]。例如在学生上课期间,有的学生会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窃窃私语,扰乱课堂秩序,对于这种现象老师不应该一味的呵斥和指责,应该在课余时间与学生打成一片,以便于更好的了解他们的内心,且在此类事情上沟通起来更有效果,让学生了解自己错在哪里的同时,更虚心的接受老师的建议,减少逆反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不是责备而是关怀,使其可以更快的成长,更加自信和虚心。
        c)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每一名合格的教育者都应该熟悉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三千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现如今,社会相比于故事发生使其已进步两千余年,教师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在班级管理中要努力营造出好的道德教育环境[3]。德育环境的创设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课堂环境,课堂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景。教师在班级管理上要以身作则,耐心地教导学生要有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在课后设置多种互动游戏、户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加强团结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家庭环境,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景,仅仅依靠教师在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班主任可以主动联系家长,分享一些家庭道德教育的技巧,帮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
5.结束语
5        班级管理对于小学生的日常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当代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教师的日常管理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小学班级的管理能够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刘青. 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初探[J]. 读天下, 2020, (1):112.
[2].杨宏. 基于德育教育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研究[J]. 新智慧, 2020, (12):55.
[3].王财儿.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分析[J]. 考试周刊, 2020, (87):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