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男
浙江省瓯海区实验小学集团学校慈湖校区
摘要:复述是语文素养综合力的体现,是语言实践的重要方式。针对学生复述呈现出杂乱、枯燥、无味的现象,笔者进行了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复述策略的实践研究,发现经过支架式复述策略可以让学生的复述变得“有条理、有内容、有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支架式复述策略
正文: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结合文中的主要词句,有条理地叙述课文内容。笔者结合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复述策略的实践研究,谈谈如何巧搭支架,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
一、建构适合复述内容的支架,优化复述策略
复述支架指的是能够支撑学生有条理地把故事复述完整的支架,一般是指关键词语、典型图示、表格、提纲等提示方式。下面笔者结合课堂实践来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这4种复述策略。
1.借助关键词想象复述。
借助关键词复述,适合复述片段或者篇幅短小的内容。首先要找准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展开想象复述。关键词与课文描写线索有着密切关系的重点词,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甚至是一些连接词、关联词。
以《带刺的朋友》一文中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为例。第一步用“——”划出所有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第二步圈画偷枣的动作,一系列的动作连城了偷的过程,第三步把这些动词都贴在在了偷枣路线图上:树干、树杈、枝条、地上、水沟五个点。有了这样的支架,学生在复述的时候,就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有序表达了。最后指导学生按照刺猬活动的地点,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这组关联词,把刺猬偷枣的动作连接起来,按顺序说得有条理。
关键词的呈现,提供了课文的思路,学生觉得复述不再可怕,同时词语之间的联结给学生创造了表达的空间,锻炼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2.借助示意图有序复述。
借助示意图复述,适合复述以地点转移的、篇幅较短的故事内容。
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为例,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位置做好标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红头的旅行路线。对于学困生,可以提供帮助:红头先被牛卷进了( ),再被吞进( ),接着来到( ),然后回到( )。反馈时学生把红头在牛肚子里的顺序讲得比较清楚。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总结,课后课外阅读拓展,练习借助图示复述课文,效果较好。
示意图可以辅助课堂教学,形象展示教材内容,完成示意图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示意图复述,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复述兴趣。
3.借助表格对照复述。
借助表格复述,适合以时间、地点变化联结故事发展,篇幅较长的文章。表格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呈现形象直观的内容,清晰的结构。
以《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为例:梳理课文条理,填写表格,根据表格复述故事。我分三步落实表格:1.引领学生了解故事内容;2.抓住人物特点分角色读课文;3.抓住关键词句填写表格。分角色读课文,既可以理清故事条理,又可以为复述故事练习语气。填完表格,学生根据表格大致能有条理地复述故事大意了。
表格就像一张统计图,可以提供平行对照、前后对照,抓住了故事的主线以及人物对照表现,给学生复述故事提供了很好的支架。
4.借助提纲创造复述。
借助提纲复述,一般运用于篇幅较长的文章,记住句子也是不可能的,先指导学生把复述的内容列成提纲,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如三年级的课文《漏》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民间故事,可以借助提纲复述。本文最大的特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有趣地再现了老虎和贼逃跑过程中让人忍俊不禁又紧张的画面。教学中引领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课文内容, 再打乱提纲顺序,学生理清顺序,然后根据提纲复述故事大意。切不可直接取课后练习中的提纲来复述,既缺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主动理解,也忽视了学生对故事条理的分析。这样,学生就明白提纲是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分层概括出来的。
借助提纲复述通过编写提纲理清文璐,编写的提纲又成了学生复述的依据,是复述故事的重要方法。
二、巧选材料丰满复述的支架,具化复述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能复述叙事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笔者在引导学生建构支架之后,指导学生抓住“重要情节、主要人物、关键语言”为材料来具体复述,让故事更加丰满。
1.选择重要情节为材料。
比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是一篇学习详细复述的课文,但故事中四天都详细复述显然不明智的。我引导学生找出觉得最有意思的一天,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认为第一天和第四天最有趣。于是我就指导学生重点复述“第一天慢性子裁缝说服急性子顾客”和“第四条慢性子裁缝的意外举动和急性子的吃惊”两部分内容。最后整个故事复述时条理清晰,又妙趣横生。
因此学生在做好复述支架后,第一步就要学会选择复述的重要情节。
2.选择主要人物为材料。
重要人物是故事的灵魂,特别是人物传记型故事,复述时必须选择性地复述重要人物的言行,才能突出人物的特点。
以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文中描写了船难时,船长舍己救人、果断开展救援的事情。学生应该抓住哪些语句才能在复述的时候说出船长的睿智与品质呢?学生也果断精简了其他人员的言行,复述中,一句“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和“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让听众感受到了船长的饱满形象。同样的,略读课文《黄继光》中,学生自主阅读,理清故事经过,找出关于黄继光的关键言行,不断练习,在复述中树立了一个英雄战士的形象。
3.选择特色语言为材料。
特色的语言让整个故事锦上添花。学生在复述时,如果简单地复述大意,或者平铺直叙,那么复述就枯燥无味了。
以课文《漏》为例,列好提纲之后,我让学生自己研究怎么把故事复述得吸引人。学生一下子就指出了老虎和贼的动作、心理巧妙地“一呼一应”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我补充了鱼骨图作为提示,复述的时候少了一分枯燥,收获了许多笑声。
综上所述,构建复述支架,帮助学生掌握了选择复述材料的方法,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技能,是阅读教学中复述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