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霞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恩江小学 331500
2020年的春节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脚步,本来短暂而温馨的寒假却被无限期的拉长,长的让人焦虑惆怅。全国各省市中小学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纷纷开启了线上学习的全新模式。而幼儿园那批即将踏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却因为疫情有的只上了一个月的课,有的整个学期都没有进入校园,他们历经了最放松、最随意的一学期后又迎来了两个月的暑假,真的是想说:“太哇塞啦”。 去年9月我们迎来了一张张稚嫩的新面孔——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刚入校第一天我就发现孩子们的学习习惯非常差,不知道该如何坐,不知道该如何听课,不知道该如何写作业,不知道该如何与小伙伴们相处,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荀子曾言:“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年级更是最佳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尤其数学课如果不能认真听、仔细思考,那么孩子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到很吃力。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一直思考着······。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別人不同的想法;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做相应的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讲课时我必定是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孩子都乐意听。
其次我会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好数学的保障。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儿,也能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鲜的事物,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我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
例如,在上《0的认识》一课时,通过故事小猴吃桃导入,再适当穿插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有趣情景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玩中体会0表示什么也没有,加了也白加减了也白减。
再比如,在上《认识钟表》一课时,我给孩子拿来钟表,以游戏的形式演示:1号起床的时间是7:00;2号将时针和分针拨到7时的位置,让学生变换着来演示。这样,学生既能准确认识了时间,又能主动思考,还能亲自动手。动起手的孩子们显得格外积极,也逐步地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向题,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不唯一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我提到还有不同的答案,谁能回答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此时教室里雅雀无声,我慢慢提示着,鼓励大家积极思考的学生立刻举起手,有的能答对,有的有点偏离,但明显看出大家都想积极表现自己,都在努力去思考。所以此时的表扬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表扬大家的效果比不上表场个人的效果好,表场成绩差的学生时,大家的积极性会更高。这样会使孩子以后敢于发言,勇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问题。对于不同的分析者来说,会存在不同的结论,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分析问题结果的能力,当然说错的我也会给予纠正。从而让学生学会以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決问题,充分让学生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最后是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都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实践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许多学生在学校成绩优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学生不能独立地完成。也就是说,学了却不知道怎样应用,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上一节课,我都会给学生提出一些实践性的问题,教的过程就是引导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将刚学到的知识利用上。这样,学生亲身体会、练习,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例如,学习了"位置"这一课,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认清前后左右的相对性。并且巧妙地把自己代入进去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了他们现实生活之中。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我想只要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扎根、结果。经过三个月的数学教学,我发现不少学生已经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了。
这几个月习惯的培养仅仅是一个开始,我愿用快乐的音符,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好习惯的陪伴下、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