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 王笃林 赵晓阳
日照阳光合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化发展,社会各个领域以及大众的日常生活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有了显著化的提升,这无疑也对电力领域运作的整体水准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特别是如今电力运作阶段,其安全性与平稳性的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关注,这也是相关电力企业整体运作水准的关键评估指标。所以,在电力系统日常开展运作的阶段,需要充分依据真实的运作情况,运用合理的方式与相关举措,对电力系统运作的安全性与平稳性等相关问题展开严密解析,从而为电力领域高品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力运行;稳定性;安全性;措施
1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意义
电力系统是与发电、配电、输电充分结合的电力运行工程。在系统的总体结构中,所有设施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任何一个设施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电力运行系统失去安全性和稳定性,将对电力生产和输电过程造成很大的障碍,特别是对系统中二次设施的标准化产生影响。例如,在电力系统振荡过程中,保护装置会被触发。但是,如果电力系统在这一阶段不发生故障,就会引起保护误动,出现极端故障,因为保护不到位,保护就会被拒。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关系到整个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对电源的高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电力供应的不均衡将给用户和电力销售部门造成巨大的损失。电力系统运行稳定的最终效果是优化调度的基本条件。优化调度有助于有效控制网损,从而更好地保证整体经济效益。因此,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关系到整个电力领域的高质量运行和发展,值得加强工作和研究。
2当前电力运行中普遍存在的安全稳定问题
2.1建筑总体规划不科学的情况
目前,相当一部分电网工程规划人员对其总体结构规划中的一些环节没有完全落实,特别是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运行情况,对供电质量和效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也使得电网的整体运行性能大大降低,这无疑对电网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配电网电压负荷较高
在电网的日常运行中,一些用电设备的主要功能是承受大负荷的电压,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运行环境中,由于缺乏配套设备,系统容易出现故障问题,特别是爬电距离不能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故障无疑会给电网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问题不利影响。过去,绝缘设施仅按针型动力瓷瓶运行。这种方法在电网绝缘应用中的作用值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在相对极端的天气环境下,如被雷电袭击,不能有效阻隔,且绝缘作用不能发挥出来,从而达到这种液体最终会被破坏放电的目的。
2.3电网内部设施更新不足
国内电网系统中仍有许多设备使用寿命较长,这也严重影响了电网的运行率和持续创新的空间。电能传输容量较小,对继电保护和设施稳定运行形成较大障碍。一些使用寿命较长的电力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无疑对电网的日常稳定和安全运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甚至在更为严重的情况下也危及到公众的人身安全。
3提升电力系统运作安全性与平稳性的管控措施
3.1低频控制技术的合理应用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低频振荡是指发电机之间功率角、节点电压、联络线潮流的放大和恒幅振荡。一般频率为0.2~2.5hz。低频振荡可能导致电力系统振荡失控或失步分裂,通过降低交流通道功率、增加直流功率等措施解决。然而,这些方法不能有效地控制大电网复杂振荡模式的低频振荡。因此,合理应用低频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如增加串联补偿,减小电气距离,增加无功功率补偿器提供动态电压,实现交流电源向直流输电的转变,安装机组PSS和DCPSS/PSD以达到附加控制等效果。
对于目前的低频控制技术,最常用的技术形式是多直流协调控制系统。
3.2低压控制技术的合理利用
电力系统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电压不稳定。电力系统运行时,无论电压降得快还是慢,都会影响到电力系统整体运行的安全稳定。如果情况严重,很可能导致电压崩溃,导致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因此,实施有效的低压控制措施是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对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分析,发现导致电压不稳定的因素有:供电电压低、输电线路负荷大、供电与负荷中心距离长。
合理利用低压控制技术是解决电压不稳定问题的重要手段。首先,根据无功分级划分形式的局部平衡原理,合理安装无功补偿设备,适当调整电压,防止电压崩溃。二是在电力系统中设置备用无功设备,保证无功功率能及时调整。例如,在电力系统中可以安装一种新型的ASVG无功发电机,实现无功补偿的目的。三是确保有载分接开关的合理应用。四是尽量避免大容量、远距离无功输电。五是不应将充电电源作为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补偿容量,避免跳闸后发生大规模电压变化。六是大容量、高压、远距离传输系统,在小短路容量的接收段设置专用静态补偿装置和冷凝器。七是建立专门的电压安全监测系统,采用在线实时监测方法,及时向调度反映电压的具体情况,使调度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电力系统运行状态下的电压问题,采取合理措施,防止因电压不稳定而导致的电力系统其他不利情况。
3.3依据标准开展电力系统调度工作
近年来,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终端技术的充分利用,这也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突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然而,在日常运行中,由于相关控制人员执行不力,相关操作人员无法按规范进行操作,电力系统在运行阶段会产生不可控的控制因素。因此,电力相关部门应在综合研究人为操作因素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因误操作造成的电力系统运行风险。一般来说,在具体的管控阶段,相关电力部门需要从工作对接、管控事项入手,全面提高管控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3.4合理执行电力系统运行计划
目前,国内电网建设规模逐年快速扩大,其总体结构也凸显出系统性特征。因此,在建设和运营前要做好规划和研究工作。一般来说,输电线路的总体规划需要研究其建设成本、建设和运营的便利性。例如,铁塔基础的总造价往往比较高,是整个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基本要素。因此,铁塔基础的规划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相关建筑区域的具体环境条件来充分实施。
3.5运行安全自动化设施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范设施。特别是要保证继电保护设施能够顺利运行。只有这样,如果出现阶段性前兆事故,才能在第一时间对故障产区进行排查,确保其他线路运行的安全稳定;二是要充分保证控制设施的可靠性。系统运行需要具备切割机功能,以便更好地避免电力系统故障的进一步扩大,从而更好地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三是需要配备相关的电压控制设施。这样,在电力系统发生大故障阶段,可以更好地避免大面积停电。
结论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是保障社会生产生活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多种因素会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的安全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谢锦文.提升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有效措施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4):93-94.
[2]杨轶涵,张靖,何宇,等.电力系统概率小扰动稳定性研究进展[J].电测与仪表,2019(18):57-65.
[3]李冰洋,孙念念.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0):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