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飞
新疆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1500
摘要:当前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以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城市基础建设水平的提高,就需要合理地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中软土地基属于非常常见的一种地质现象,软土地基的含水量比较大,因此很容易导致工程的结构出现变形承载力下降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情况,需要施工企业采取合理施工技术,确保软土地基的处理,提高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即软土地基施工。软土地基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然而,目前现有的软土地基建筑技术水平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直接影响了建筑施工整体的建筑施工工程质量。因此,在将来的工作中,建筑单位需要优化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以确保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能够达到住房建设的标准,为持续发展房屋建设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房,并提高住房建筑的质量和水平。
1软土地基特点
软土地基的定义是由地基中土粒孔隙度来确定的。土粒的天然孔隙率≮1.0,压缩系数≮0.5MPa,含水量较大,即可视为软土地基。受外力作用时,软土地基更易发生形变;较强的吸水性能,使软土地基在外界渗入水时,会迅速吸收并发生膨胀。所以,软土地基施工或工程完工后,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引发一连串的质量问题。软土地基具体特征如下。
1.1透水性差
软土的含水量虽大,但渗透性能差。这一状况的存在意味着,如果公路地基建造在软土上,沉降期就会延长。经过最初的地基加载,会增加软土的孔隙水压力,对地基强度造成很大影响。
1.2强度差
实验结果表明,软土结构在未破坏的条件下,仍具有一定的抗剪性能。一旦被扰动,会明显降低其强度。如果软土地基一侧的剪应力大于其极限抗剪强度,则地基将失稳,使地基及上方建筑结构被破坏。
1.3沉降不均匀
由于形成与沉积过程中所处环境的不同,软土的均匀性低于其它土质。这使得岩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2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2.1强夯置换处理技术
通常,强夯法的应用中,主要就是对于建筑工程当中的软土地基做好强夯处理,使得相关区域可以在相应的夯打下可以实现良好的压实效果,将软土当中的空隙有效的缩小。采用强夯法进行对软土地基处理当中,需要重点加强对夯击设备的重视,保证夯击设备重锤和起吊设备之间的搭配更为合理和有效,保证夯击效果良好。同时,在对于夯击处理方法的应用中还需要和置换操作技术有效结合起来,相对于一些含水量比较大,或者土体材料不符合建筑工程地基结构的,就需要加强对置换技术的合理应用,确保地基基础符合工程施工要求,防止造成非常大的制约影响。相对于置换技术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也需要加强对置换材料的合理重视,在保障材料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保证对于本地材料的应用。为了能够将强夯置换法应用效果有效提升,在对于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中还可以使用分层填筑以及强夯法,防止由于一次性置换以及夯击的厚度比较大,从而对地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2.2胶结材料处理技术
可对软土地基进行胶结材料的处理,利用软土土基含水量高的特点,把其与胶结材料拌和。通常施工现场会在软土土基中混入水泥砂浆,由于软土本身的含水量较高,施工人员应注意水泥砂浆配合比的选用,确保软土地基处理的有效性,提升地基的力学性能。部分建筑工程中也会融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胶凝材料,将软土地基转化为复合型地基,进而提升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改善地基的化学性能,确保混凝土基础不被腐蚀,进而提升整体建筑工程的稳定性。胶结材料处理技术在施工现场运用得较为广泛,具有代表性的有灌浆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注浆法等。其中高压注浆法技术要求比较高,通过高压设备将浆液喷出,突击软土将其冲散,使高压浆液与原软土土基充分融合,凝结硬化后提升原软土土基强度,提升地基基础结构强度。
2.3表层排水法
对于建筑工程软土地基进行科学地处理,可以采取表层排水法,这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常见。该方法主要是根据软土中水分的含量,进行排水施工方案的设置,保证地基结构的安全性。通过表层排水法的使用既可以合理地降低软土中水分的含量,同时可以提高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可以看出,表层排水法主要是在水分含量较高、土质条件较好的软土层中应用,其具体的方法如下。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设置针对性的表层排水方案,通过排水沟进行有效的排水。然后,如果软土地基的水分含量较高,可以通过抽水泵进行水分的分离,降低土壤中的含水量,提高结构的稳固。
2.4预应力管桩处理法
在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过程中,预应力管桩处理方法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预应力管桩的埋设,有效地改善图纸的松软情况。在施工之前需要做好现场的勘查处理,结合其实际图纸的力学性能和受力情况,确定具体的管桩位置,通过管桩的埋设改善整体图纸的应力结构,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在施工现场中,管桩埋设需要配置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相应的设备才能够保证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效率。同时,技术人员还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分析,掌握影响软土地基力学性能的相关因素,确保预应力混凝土桩发挥最大的价值,由于预应力管桩在施工中会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需要提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保证整个施工的顺利进行。预应力管桩造价合理、工艺成熟、效果优良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然遇砂层及卵石层成桩较为困难,应选择合适的成桩工艺,如锤击成桩等。
2.5桩基础处理技术
在对于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当中,桩基础的应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桩基础处理技术在软土地基当中的合理设置能够获取较为理想的桩结构,采用状结构的设置,将软土地基整体的稳定性效果有效提升。和桩基础处理技术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桩结构的实际布置中需要加强合理控制,保证桩体自身尺寸以及相关间距比较合理,防止由于桩结构的布置数量不符合要求,对于地基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桩基础在构建当中主要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个方面,预制桩在构建当中主要依赖于工厂当中对桩体结构进行提前预制好,在施工当中将其直接打入土层,这样对于软土地基的合理处理能够获取良好的效果;灌注桩主要就是在建筑施工现场直接进行操作,在软土地基当中采用钻孔的方法,并且做好混凝土材料的关注,使得其能够形成稳定性的桩体结构,能够有效满足软土地基的实际需求。
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基础自身的承载力对建筑整体结构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针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人才的配置,保证实际施工当中的准确性以及专业性,将工程整体施工的安全性可以提升。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于软土地基施工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且制定相关监督管理方案,对于软土地基施工进行责任划分,提升施工人员自身责任意识,保证在施工中相关安全隐患问题可以降低,保证承载力可以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何书杰,袁亚军,张龙,蒋行明,易鹏.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7):155-156.
[2]龙云,李德俊,李长江,李和涛,王辉.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7):159-160.
[3]黄宇超.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重点分析[J].智能城市,2020,6(7):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