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莹
天津市宏佳安居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 300400
摘 要:很多的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施工的特殊性,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施工行为或者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极易引起混凝土裂缝,如果裂缝没有及时处理,将会引起更为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因此,加强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重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1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
1.1 温度
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裂缝中,温度裂缝非常常见,这一类型的裂缝往往是由温度原因所造成的,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对温度的有效管理与控制,造成了混凝土裂缝。一般情况下,温度是影响裂缝宽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当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异非常大时,内外温度的不均匀导致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的产生,也就诱发了混凝土裂缝。根据工程实践经验,温度应力与温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二者呈正比,混凝土结构的内外约束力会远远低于温度应力,此时,同样会产生裂缝。
1.2混凝土徐变
混凝土徐变同样会引起裂缝,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混凝土徐变的情况,整个混凝土结构中可能会出现斜向裂缝或者竖向裂缝。根据工程经验,混凝土构件截面上的预压应变力相对较小,当然,有时也不存在任何的预压应力,如果处于变形约束条件下,或者混凝土徐变作用下,拉应力势必会伴随有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1.3 混凝土原材料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要达到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要求,对各种原材料有着极高的要求,比如,水泥、细集料、粗集料等都是关键原材料。如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合格原材料的使用,同样会对混凝土施工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导致裂缝的出现。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2.1 物理特性影响的预防措施
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裂缝中,一些裂缝是由物理特性所造成的,比如,沉降裂缝与收缩裂缝,在此类裂缝的防治过程中,需严格根据裂缝形成原因来采取有效的策略,比如,在收缩裂缝的预防方面,需使得混凝土在浇筑作业结束以后的湿度达到标准,做好养护工作,还需要在混凝土参数合理的基础上,减少混凝土使用中的振荡现象;在沉降裂缝的预防方面,必须要有效控制混凝土含水量,避免混凝土受到严重的振荡,使得混凝土的密实度尽量合理,减少分层现象。
2.2 合理配制混凝土原材料
由于混凝土裂缝在一些时候是由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等造成的,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单位需要结合实际的混凝土施工规范,确定混凝土等级强度,随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原材料的试配,进而来确定最佳的配合比。在配合比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各种原材料性能的作用,避免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不利影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有关人员必须要将原材料的配料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具体的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只有保证了配料误差控制效果,才能够使得最终的混凝土性能符合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与标准。有关施工人员在配合比设计工作中,需要严格根据混凝土施工的具体标准,将各种材料的用量加以有效控制,尤其是在各种外加剂的使用过程中,切忌过多或者过少,否则,都将会对混凝土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混凝土配制达到了相应标准以后,施工人员要通过适量外加剂的掺和,来实现对混凝土性能的优化,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所造成的收缩裂缝。
2.3 控制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湿度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温度与湿度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事实上,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温度与湿度控制非常复杂,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如果混凝土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偏高,且相对干燥,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施工人员需尽量将混凝土浇筑厚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得混凝土表面的热量能够快速蒸发。一旦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过高,混凝土水分蒸发速度将非常快,此时,在混凝土搅拌时,可以添加一定量的水,使得混凝土原材料在此过程中能够快速冷却,降低混凝土温度,使得混凝土的湿度能够符合施工要求。在很多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会采用埋设冷水管的方式,冷水管可以对混凝土起到降温保湿作用。
2.4管理好混凝土的运输
由于现阶段建筑工程规模较大,往往涉及的是大体积浇筑作业,为保障混凝土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一般会采用混凝土泵送浇筑的方式,利用塔吊吊送浇筑方式来浇筑施工现场的零碎混凝土。在搅拌机中卸出有关的混凝土材料以后,工程企业需安排专人来及时将此混凝土运送到浇筑现场。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如果运输管理不当,同样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在运输过程中,需加强管理,尤其是要保障运输容器的严密性,避免吸水与漏浆情况,降低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离析、初凝、坍落度变化等的发生几率。
2.5 强化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以后,施工人员一般要在浇筑结束以后的12h以内进行混凝土养护。在养护处理的过程中,一般会将泡沫、麻袋和塑料薄膜覆盖于混凝土表面,还需要开展洒水养护。由于建筑工程对混凝土施工的严格要求,一般要维持一周以上的养护,如果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掺加了缓凝型外加剂,在养护时间需在两周以上。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必须要严格进行混凝土温度与湿度的控制。
3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技术
3.1 灌浆法
当建筑工程中出现了混凝土裂缝以后,灌浆法是一种有效的裂缝处理方式,在这一处理过程中,需借助混凝土灌浆器械来完成,灌浆器械在运行时存在着工作压力,此压力作用将会将混凝土有黏合作用的胶体灌入到混凝土裂缝中,胶体在逐步冷却的同时,不仅实现了对裂缝的填充,还保持了裂缝的稳定性。
3.2 置换法
置换法在混凝土裂缝处理中同样非常有效,在裂缝问题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选用这一方式,首先对混凝土裂缝处进行预先处理,随后用新的混凝土材料替换被处理部分,在新旧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达标时,能够获得良好的混凝土处理效果。置换法下的裂缝处理中,不仅要使得新旧混凝土结构的融合性,还需要保障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在置换处理过程中,一般选用的是聚合物、砂浆等材料。
3.3 修补法
修补法在混凝土表面裂缝处理上非常有效,当混凝土表面出现了裂缝以后,立即采用修补法加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大,与其他的裂缝处理方式相比,这种方式的实施相对简单,直接将胶泥、水泥等材料涂抹在混凝土表面裂缝处就可以。当然,有时为了提升处理效果,可以选用纤维布为主要材料,但是,这种方式在裂缝比较小的工程中更为有效。
3.4 加固法
加固法与一般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在加固法的应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对混凝土裂缝起到有效的修复,还能够大大提升混凝土的结构性能。比如,当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对整个结构产生了不利影响时,可以直接利用加固法来加以处理,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在结构稳定点处进行钢板、支点的设置。
4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结构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导致裂缝发生的原因非常多,如果要实现裂缝的预防与控制,工程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需要根据混凝土施工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应的裂缝预防和处理策略,提升混凝土施工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 邢美静.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的应用[J]. 科学与财富, 2020, 000(011):270.
[2] 李鹏飞.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的应用[J]. 科学与财富, 2020, 000(011):198.
[3] 高维仓. 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19, 000(024):37.
[4] 范杨宁.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9, 446(01):230-230.
[5] 曾志明.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 产城(上半月), 2019, 000(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