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9期   作者:王文辉
[导读] 目的: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工作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
        王文辉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工作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方法: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9年12月开始实施以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为指导的手术器械管理模式,分别于改革前后各选择了1000件手术器械为研究对象。最后对改革前后手术器械的防护、清洗、灭菌和包装合格率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结果:改革后,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的防护、清洗、灭菌和包装合格率均要高于改革前。由于P均<0.05,所以结论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管理工作来说,在其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指导下的管理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及消毒效果,所以今后应当做好这类管理措施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手术器械管理;实践应用
        消毒供应中心是现代化医院的基本组成要素,主要承担着向院内各科室、各部门输送医疗器械和敷料的任务【1】。因此需要其完成相关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消毒灭菌工作,如果不能将这一环节的工作落实到位,那么医院的正常运转也会受到影响,之后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具体来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需要将手术器械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进而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并降低院内感染问题的发生几率。基于全新的手术器械管理形势,需要对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以下笔者分析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指导下的手术器械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9年12月开始实施以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为指导的手术器械管理模式。研究过程中,分别于改革前和改革后各选择了1000件手术器械为研究对象。这2000件手术器械来自于我院各个科室,例如骨科、儿科、整形外科、普外科、妇产科以及神内科等。此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配备的器械消毒及清洗设备有,数控润滑消毒槽、自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池和干燥箱等。
1.2研究方法
        首先在改革前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的是常规手术器械管理模式。在该工作模式的指导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需要按照常规工作流程完成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包装工作。
        其次自2019年12月开始,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始实施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指导下的手术器械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领导小组。选择消毒供应中心负责人、器械去污区组长、检查包装区组长等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和相关负责领导成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领导小组。在选择小组成员时,应综合考虑小组成员的学历水平和工作经验。(2)明确失效模式和具体的失效原因。首先需要梳理消毒供应中心围绕着手术器械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找出了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分析了2019年整年消毒供应中心在手术器械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之后研究人员进一步明确了风险性较高的失效模式和具体的失效原因。期间,还完成了风险指数的计算工作。(3)制定改革措施。研究人员找出了风险性最高的前5名失效模式,根据这部分失效模式制定出了优化改革措施,其目的在于降低相关失效模式的风险性。具体措施如下:①进一步完善手术器械的交接制度与处理流程;②做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③严格落实好“三查七对”制度;④做好与手术室的沟通交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手术器械的基数;⑤落实好手术器械管理的首接负责制。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中,对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前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对于手术器械的处理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具体主要涉及到了手术器械的防护合格率、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以及包装合格率。
1.4数据处理
        本研究中,借助于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各个方面的数据进行了计算处理。最后将“P<0.05”当成了验证结论是否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主要指标。
2.结果
        汇总相关数据可知,改革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手术器械防护合格率、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以及包装合格率均高于改革前。由于P均<0.05,所以结论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具体数据如下表1:
       
3.讨论
        手术器械管理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中的重点环节,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工作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而且经常会出现问题【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落实于实际工作中之后为相关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思考,这一全新的工作模式将手术器械管理环节的风险因素扼杀在了萌芽状态,为消毒供应中心营造出了全新的工作格局【4】。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分析,目前这部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以精密器械非常规损耗和器械交接时数目混淆为主,针对这类问题,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措施的指导下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制定出了详细的优化改革措施,实践证明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改革效果。
        本研究结论证实,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革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手术器械防护合格率、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以及包装合格率均呈现出了显著提升。因为P均<0.05,所以结论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基于此,应当在后续工作中做好这类管理器械的推广应用,进而提高手术器械管理质量、保障医院诊疗工作的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林英,朱小琼,李惠玲. 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03):383-387.
[2]黄华华.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管理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4):126.
[3]翟忠青.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5):16806.
[4]李雪梅.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7,31(28):3620-36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