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与深思品质的研究 张秀梅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张秀梅
[导读] 倾听是人们进行日常交际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倾听习惯则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因此,应该加强对小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加强对我国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艺术歌曲等的接触,通过聆听音乐理解音乐艺术的真谛,为学好各门功课练就基本功。

张秀梅   永吉县黄榆乡九年制学校
【摘要】倾听是人们进行日常交际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倾听习惯则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因此,应该加强对小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加强对我国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艺术歌曲等的接触,通过聆听音乐理解音乐艺术的真谛,为学好各门功课练就基本功。
【关键词】音乐教学倾听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55-01

        倾听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倾听也能从他人那里学到知识。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沉醉于音乐之中你可以感受到巨大的意识洗礼,当倾听音乐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就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的性情变得和谐。音乐课标中也明确的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中心点是“听”,围绕听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说聆听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一、树立教师在音乐课中的好榜样
        1.有效激励,让学生愿意倾听。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镜头一:在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课上,学生们正在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这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歌曲,由于歌曲的节奏是歌曲教学的重点,因此很多学生存在歌唱节奏把握不准、拖拍节奏很严重,为了了解学生歌唱的水平,我在班级点名让A学生演唱,此时仍有多名学生举手“我来,我来”,另有个别学生插嘴跟着唱,很少有学生认真去倾听别人的演唱,因而出现了众“唱”纷纭的现象,而再请B同学演唱时,还是不能演唱到位。
        思考:以上现象在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有的教师对此表示欣赏,认为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好现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教育理论与实践证明:一切经过学生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踊跃表现的同时,必须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对策:(1)言语激励。正确适当的语言激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手段。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要让学生品尝到认真倾听的甜头。(2)角色扮演。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会听得特别仔细,等演唱的同学一唱完,他们就纷纷举手,畅所欲言。
        2.积极引导,让学生学会倾听。在我的音乐课上,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欣赏音乐作品,通过让学生聆听古典音乐作品,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音乐作品能力。我在对乐曲做了一番介绍后,学生便开始欣赏,开始还能静听,不一会儿便有小声说话现象,所以需要积极引导使学生善于倾听。



        思考:音乐是听觉艺术,是运用有组织的音及其音乐表现要素构成艺术形象,通过表达情感来引起人们对一定生活情景的联想。倾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我们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听有目标、听有兴趣、听有思考,在听中激起思维的火花,真正实现听有所得。
        对策:(1)明确目标,引导倾听。倾听就是细心听、用心听。因此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在聆听中感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教师在听之前应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聆听音乐、感知音乐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感悟生活的真、善、美。(2)榜样示范,共同倾听。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用心倾听。每当音乐响起时,我都会停下所有的动作,“无意”间加入到孩子们中间,真诚地和他们一起倾听。长此以往,认真倾听的习惯就会根深蒂固地印在学生的头脑中。示范带动作用,会使师生共同倾听发挥更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养成正确倾听习惯的方法
        1.集中精力,认真倾听。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前,可以先猜测一下他发言的内容是什么,会和自己的观点有什么样的差异,这样有利于使倾听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如果有学生处于“走神”的边缘,要及时提醒,使其集中精力。
        2.归纳任务,压力倾听。要求倾听的同学在倾听过程中归纳发言人所表达主旨、层次等,将被动倾听转化为主动倾听,将发言者的压力适度转移给倾听者,从而提高倾听质量。
        3.记录分析,助力倾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学生在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前,经常是听了后面,忘了前面,恶性循环,也就没有兴趣再继续认真倾听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让学生适当记录发言者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并对之进行分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改进教学模式,使聆听更生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而在这一阶段年龄的欣赏课时,要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视听、律动、游戏、节奏乐敲击等相结合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系列的音乐实践活动,进行多元化的欣赏教学,学生才会真正理解音乐。例如在欣赏《苗岭的早晨》中,我先让学生整体感受音乐的情绪,学生从音乐中一下子听出这是描写少数民族的一首乐曲,乐曲一开始特别宁静,仿佛让人置身于空气清新的大山里,人的身心一下子得到了放松。接下来音乐一下子变快,学生跟着音乐手舞足蹈,充分感受音乐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学习音乐的前提。通过倾听,带领学生进入音乐殿堂。成功的音乐课堂需要大家积极参与,需要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与音乐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倾听习惯的养成,要贯穿在日常教学的始终,不但要挂在嘴上,还要落实在行动上。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倾听的乐趣,才能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心灵滋润。
参考文献:
[1]杨泽.审美教育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