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秀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工业职业中等专科学校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温家宝总理说:“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老师是蜡烛,在孩子们心里点燃希望,并且照亮他们的一生”。是啊,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为师德之本,无爱则无教育。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真心诚意、满腔热血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就像妈妈一样关爱自己的孩子,关注她们的一切。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更要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到孩子们喜爱的合格教师。我深知要想教育好学生,就要有一颗火热的心灵。担任班主任,面对社会的企盼,领导的信任,家长的期望,为此,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在思想上、工作上让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
一、 用爱心去温暖学生
“如果学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在温暖的阳光普照下绚丽绽放”。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普通而广泛,不因社会原因、家庭背景及平时表现而有所偏爱,应该一视同仁。对于调皮的学生,我从不放弃他们,而是给予特别的关爱。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敞开心扉认同你,快乐地融合到集体当中,充分地扮演主人公的角色,才能创造一个融洽的、温暖的、团结的集体。师爱的细腻和多样,没有哪一种职业可以与之相比,特别在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多样化的师爱,润泽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任教一个班,我都要求学生写日记,日记内容随意,只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说真话,吐真情,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完善自己。日记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在日记中,学生无话不谈,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习及家庭,都是话题。我也经常在学生的日记本上写上一两句我对他们的希望,同时我也得到了学生的信任,这是很有利于教学的,而学生那种渴望被老师注意,被老师关心的心情也使我为之惊讶!尽管有的男同学不善于表现自己,但那颗心我是理解的。我平易近人也使那些不爱说话的学生渐渐地来到了我的身边,开始主动讲话了。我认为,对学生的要求不必过高,只要教师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适当的拿出一点时间去接近学生,在师生关系方面,一定会做到事半功倍。当我因有事一天没有给学生上课时,学生在日记中写下了“离开老师的日子……。在课下,我也经常和学生们以朋友相称,与他们共站在同一条线上,共同来渡过难关,享受荣誉。倾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是一个热情洋溢的人,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
教师,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爱。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即使爱如潮水,教师也要化作细雨精心浇灌。
二、 用耐心去感化学生
师爱必须要有耐心,这是由教育的长期性与反复性决定的。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反复的训练与实践才能成功。不能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需要坚持正面教育,用循循善诱的方法,经常性地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高三阶段,既紧张兴奋、又枯燥乏味;既透支人的体力,又体现人的意志力,更考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刚开学,原本活泼的谭同学:不爱说话,情绪多变,成绩下滑。我几次找她谈话,她苦恼地表示,学习压力大,每次都想考好,但每次都不理想,后来一考试就紧张,严重时甚至手脚发抖,头脑空白。像谭同学这样过分焦虑紧张的高三学生并不少见,从教十几年,每届都会碰到。
据调查,高三学生有近半数受到了心理亚健康的侵袭,高考的临近,学生普遍会出现“考试综合症”。对这些同学,如果我们仅仅使用停留在表面的一般性安慰,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我们不及时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还有基础差的汪同学,我不言放弃,坚持每天给他补课,终于使他的成绩有了提高;对家境贫寒的周同学,我无私的赞助他学习工具用品,并号召同学们爱心捐款;对屡教不改的彭同学,我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特别是对于贫困生,我号召学生互相帮助,做好“一帮一”活动;采取多鼓励少批评,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不懈的努力,本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我把每个孩子都装进了心里,用心去读懂他们,用爱的雨露去滋润,使他们茁壮成长。记得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是啊!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还是智商低,无论是家庭条件好还是家庭条件差,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我们只有从造成高三学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入手,因人而异,采取有的放矢、针对性强的疗救方案,才能确实帮助这些同学渡过高三的心理难关,为夺取优秀高考成绩打好扎实的心理基础。
三、 用真心去打动学生
由于受传统教育那种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对老师总会或多或少存有些畏惧心理,师生之间有着一道无形的鸿沟。作为教师,如何去填平这道沟呢?那就是用滚烫的心温暖学生的心灵,用真心去感动学生,用真诚去填平师生间的鸿沟。真心诚意是打动人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对于学生真诚的爱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只有真心对待学生,才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心里话。老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
四、 用垂范去引导学生
“德高为范,博学为师”。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如果不是路标,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清晰地印在了学生心灵深处,成了他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一直严格要求,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坚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这样,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 每天进教室我会给学生一个微笑,因为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心与心最短的桥梁,微笑过后和大家一起学习,我爱学习,大家才更爱学习。记得开学不久有一次因公事而迟到我主动向学生们道歉和接受处罚时,而得到的是学生们谅解的掌声……经过大家的努力,班上纪律和学风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学生们的班级荣誉感倍增,相继被评为“优秀班级”和“优秀团支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幸福。这幸福源自于辛勤努力后的收获,来自于真情付出后的喜悦,更是来自于面对困难时笑对前方的勇气和决心。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几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涯,勤勤恳恳,把爱奉献给了我的学生、我的事业。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回顾过去,无怨无悔。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在心里默默发誓: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我会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共同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
作者简介:郑长秀(1983.01.25) 籍贯: 湖南省邵阳市,女,最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 学科教学(中职服装设计或者服装缝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