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国
高州市文明路小学 广东茂名 525200
摘要: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奠基性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共产主义体系当中具有重要地位。“教书育人、以德为先”,形象的总结出德育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所占据的重要价值。德育教学逐渐演变成了教书育人的最终落脚点,始终伴随育教学的全过程。所具有的作用,是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德育教学;以德为先
引言
在社会发展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社会早已表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势态。但是对于不断变化的社会,怎样开展德育教学是教育工作者所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小学教师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担负着重要的育人使命。教师需要端正其品行,勤于学习,热爱学生。此外,教师还必须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由于教学任务过重,并且任务的设置太过于呆板,同时还有部分任课老师并未明确其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更是无法实现的,使得很多教师急于求成,导致其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脱节,教学任务无法得到最佳的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学习小组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在合作当中开展学习,其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学习成果的共享。然而,从本质上来看,学习小组并未体现出现理想的学习效率,导致学生在分组学习当中并未获得所需要的学习知识。
2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家长们主要关注于学生的成绩而对其道德培养存在较大的轻视。但在小学阶段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其道德素养,同时还能够保障学生在往后打发展中收获理想的成就。那如何在学校的教学中,将德育教学有效地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所需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接受了有效的德育教育。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数学之中有效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有效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对其往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
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概述
长久以来,在大部分小学数学的课堂,均是通过“灌输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此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与被动接纳知识的“容器”无异,无法实现思维的发散以及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渗透。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极易出现厌学、躁动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耐心显著降低。而在新课标的背景之下,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工作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数学课堂的同时实现生活化回归,从而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全新的活力。而这里所提及的生活化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其实际教学之中,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与学生的相连接,从而实现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全面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水平。
4小学数学渗透德育教育回归生活化的教学现状
4.1 并未高度重视生活化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之中,大部分教师并未全方位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具体教学之中对于此模式并未加以利用,无法实现学生学习与真实生活之间的有效融合。这样便使得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在最大程度培养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产生对于学习的排斥感,无法真正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使得德育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质量难以有效提升。
4.2 教学理念落后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渗入德育教学的工作中,教师必须严格依据新课改及素质教育需要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对于学生思想品德水平及创造性思维的全面提升。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存在教学理念落后的情况则会导致先进的教学模式无法得到有效运用,也就无法实现生活化的实践教学。这便导致教材与生活素材之间发生脱轨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必定也会忽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参与度降低,教学质量无法实现有效提升。为此,教师必须对其教学理念进行深入更新,确保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5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策略
5.1更新理念,正确理解生活化教学的本质
造成教师在回归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误区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并未深入了解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并未理清生活与德育教学以及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而是片面地认识生活化教学内容,从而导致时间的生活化教学浮于表面。为此,老师必须走出教学生活化误区,首要工作便是更新其教学观念,将教学的视角从教材、教室中转移出去,对于生活进行积极的观察与分析,并从生活中选择与小学生年纪特点、认知水平相匹配的生活素材,并将其作为教学工作的切入点;另外,在生活化教学中,还需要正确认识其内涵,明确彼此间的联系。基于此,借助生活内容,为学生营造切合实际的生活情境,使得原本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同时,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学科的角度,对生活中的德育问题、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实现其自身德育水平及数学能力的共同进步。
5.2 与实际相结合设计个性作业
对于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堂上的知识学习是远不够的,因此学生在课下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及学习。为此,老师在布置作业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对于小学生而言其爱玩的性格,使得完成作业的质量并不理想,不仅无法实现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同时也无法实现德育教育深入生活之中。为此,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可以适当的融入生活元素,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完成作业。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些难题。为此,可与父母一同探讨,从而养成善于思考、善于交流、勤于钻研的良好品德。为此,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老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因素,为学生布置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作业,从而实现学生积极做作业的主动性提升。比如,在《负数》一部分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将一天的零花钱收支进行记录,父母给的钱记为正数,自己的开销记为负数,这样可以让学生更为具体的理解负数的含义,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可帮助学生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品德。
5.3 正确运用生活化教学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老师需通过正确的生活因素帮助学生进行辅助教学。按照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适当的应用生活因素,可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与欢快。在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参与积极性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让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在教学之中融入的生活因素,可为学生营造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氛围,可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从而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以及德育知识。并且在生活化的德育教育之中,学生根据其生活环境所营造的学习情境,进行合理猜想以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入,以及回归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应用,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够实现对于数学知识的有效理解,以及对德育教育与数学学习之间联系的深刻掌握。比如,在《百分数》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将生活中购买商品过程中,所遇到的打折问题与百分数知识相联系,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生活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到百分数这部分的数学知识,并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不仅可以实现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面貌。还有便是在《比身高》、《摸球游戏》之中,与父母、爷爷奶奶进行各自身高的测量从而掌握各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例如米、厘米等。同时,在《摸球游戏》之中,可掌握概率性的基本问题,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融入家庭的生活当中,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思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合理的深入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让教师可以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充分发掘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回归生活化。学生在真实场景之中不仅可以对数学世界实现充分的感知,同时还可潜在的提升其德育水平,为往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翠娥.电教与德育教学融合——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教学融入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0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