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永霞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四小学 737200
摘要: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弱势群体。这些孩子长期远离父母,缺乏安全感,容易敏感,进而对社会产生不信任感等问题。这些问题最终会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困难,甚至会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构建和谐社会,是一枚定时炸弹。本文将从提供资源支持,构建幸福家庭;建立档案信息,构建温馨校园;关心心理问题,构建友好社区三个体系对留守儿童构建教育与关爱体系。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策略研究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留守儿童的概念
2018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乡村振兴这一战略要践行好就要重视乡村教育,促进教育与乡村发展一体化,从而有助于农村的振兴和发展[1]。留守儿童是指他们的父母大都不在户籍所在地务工,无法经常陪伴在儿童左右。由其他亲戚朋友进行看护,但是有权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迅速,务工人员进城人数增多,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儿童。因此,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至关重要,对保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美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留守儿童现状
(一)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水平堪忧
农村劳动力素质是指劳动者的全方面素质,包括思想上、智力上以及体力上。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劳动力素质对当地生产力有决定性因素。由于城镇化建设和县域人口流失,农村常住人口在逐年减少流失,,说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整体水平较低在周口市是贫穷的。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相对突出
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副监护人多为中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对留守儿童的多方面教育有很多问题,同时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巨大。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体系构建
(一)提供资源支持,构建幸福家庭。
留守儿童的问题从本质上来看属于家庭问题的一类,留守儿童经常会因为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缺失监护人的看护与关爱,由此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家庭生活、成长状况和健康心理。正是由于父母关爱的缺失,留守儿童在家庭生活和学习教育方面会面临很多风险语文题,不仅不利于家庭,还会影响儿童成长需求,进而影响儿童未来生活,有阴影的童年生活将会在长久的时间都挥之不去。因此,现有政策和服务应为这种高度相同的家庭类型和儿童类型提供更准确的支持和服务。对于留守儿童,教育、扶贫、寄宿学习等服务仍然十分欠缺。下一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关心儿童家庭、教育等,落实好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教育、家庭照顾等问题。积极倡导儿童福利政策和家庭福利政策理念,构建家庭服务体系,提高家庭生活、教育、照料、经济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帮助孩子营造幸福、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不仅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走出困境,而且可以提高对一般留守儿童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风险的防范和处理能力[2]。
(二)建立档案信息,构建温馨校园。
教师在接手留守儿童时要特别注意,对留守儿童的现居住地址、父母和暂时监护人的手机号码、父母工作地点等个人信息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记录,建立较为全面的留守儿童个人档案。
这样,就不用担心当留守儿童出现问题时,谁也找不到他们,谁也无法与他们心灵沟通,谁也无法像孤儿一样管教他们,不用担心他们会觉得世界孤立了他们,这是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的重要前提。
教师及时向留守儿童家长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在现代信息时代,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建立一个家长群,让留守儿童的家长更多地了解在校学生的情况,即使家长远在他乡,也可以近在咫尺,一目了然,这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儿童与父母的亲密关系。让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更安全,不用担心这些留守儿童会不会认真听课,会不会被欺负,身体是否健康。
这样,可以提升学校层面的教育服务和教育资源供给,在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给留守儿童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例如心理支持、人际沟通、学业辅导、个人保护教育等,由老师和学生带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系数高,包容度广,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校园环境。
(三)关心心理问题,构建友好社区
针对这些留守儿童的因为缺少关爱产生自卑、逆反等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要及时通过身边学生或者是临时监护人尽早的发现和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帮助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课后多了解留守儿童,发现并帮助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表现,最终让他们从逆境中重生,找到更完美的自我,并为自己树立前进的信心[3]。但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我们不能一味地同情和让步,然后变为溺爱和纵容,让这些帮助成为他们自我堕落的借口。教师在对叛逆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要采取批判和否定的方法,寻找优秀的学习代表来引导他们,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让他们热爱学习,热爱学习。同时,让那些学有所成的模范学生走近这些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同班同学的友谊,慢慢打开尘封的心门,让友谊的阳光照在他们身上,让他们感受到世界没有抛弃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满满爱。
留守儿童和困难儿童政策要突出教育、民政、妇联、海关工委设立的"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家长学校"、"流动图书馆"和社区活动中心等服务[4]。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服务人才和机构,服务和资源并没有很好地传递给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社区可以积极积极培育和引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慈善机构对乡镇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服务,定期上门对留守儿童生活有详细全面了解[5]。同时,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战略与留守儿童关爱与教育体系可以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区联动机制,创造一个温馨有安全可以被信赖的留守儿童社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者在处理这些留守儿童问题时一定要慎重,让教育工作者和监护人更好地了解这些留守儿童,发挥他们的长处,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教育。
参考文献
[1]吕文慧,侯为民.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及难题破解[J].宁夏党校报,2021,23(1):107-113.
[2]谭晓升,杨引弟.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9):2-2.
[3]太小杰,宁梦菲,金小红.乡村振兴背景下留守儿童学习价值观的型构研究——基于日常生活实践的视角[J].少年儿童研究,2019(8):26-36.
[4]林拔群,廉国富,林瑞枫.乡村振兴下留守儿童游憩空间设计研究[J].包装世界,2019(7):89-90.
[5]邹欢艳.乡村振兴背景下留守儿童隐性违法现象与帮扶——基于广东部分乡村留守儿童隐性违法现象调研[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1):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