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引领的中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4期   作者:成运华
[导读] 本文主要探讨在提高中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相关课程。

        成运华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提高中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相关课程。对于现代的中学音乐欣赏教育现况来看,最近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要在音乐教育当中注重欣赏能力及音乐核心素养。既在音乐教育干预过程中,相应的指导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音乐欣赏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音乐;欣赏教学;核心素养;实践策略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渐变好,教育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现代的音乐教育对相关教育机构及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社会也急需综合性的音乐人才,突然结合学生的主要课程,学生的创造思维及鉴赏的能力十分重要[1]。
        注重音乐核心素养的作用可以推动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本文将基于已有研究的结果对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的教育策略与建议。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一、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概述
        欣赏课作为音乐课程中的必备课程,通常可以作为培养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作者在创作是的相关心理活动,美术作品所能体现的社会心理,艺术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及感受等[2],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中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审美能力,在中学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首先是认知,指的是教师及政府对于这门课的认知程度,需要对对音乐教师提出一定的教学要求,此外是设备,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设备必不可少,如果出现技术问题,难免会影响教学的质量,最重要的是教学因素,这就要求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效的引导对于学生的正常心理状态及社会心理养成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不断引导学生能在课堂中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在讲解相关作品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借助美术学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的理论,对于作品中蕴藏的创作者的内心活动进行领悟及揣摩,真正让学生领悟到音乐的魅力,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不断结合实际中存在的相关教学问题,采取教学方法,优化音乐欣赏课程。
二、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音乐是一种可以让人身心得到放松的方式,也是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之一。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对其进行音乐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其感受到音乐的氛围,还可以让其对艺术音乐有一定的认知。但是,现阶段,由于学校安排上的偏重,将音乐课视为副课,因此,一般安排上该课的时间一般是上午或者是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这种安排方式,不仅不利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革新,还不利于学生对于音乐的重视及深入了解,更降低了学习该课程的效率。
     如今新课改正在不断推进,其改革内容包含了音乐课程。认清当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当今中学音乐欣赏的教学当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不强
        教育体系不断进行改革,同时也要求在学生的教学之中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也为学生提供能够自主发展的空间,在教学之中,学生自主想象及思考的能力关系到欣赏能力提高的过程,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音乐的形成,中学生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对于音乐缺乏较好的思考及理解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常常过多的对学生讲解传统的教学内容,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较少,很多专业知识了解不够彻底,只能停留在表面,对于学习的内容不够,因此需要提高学生的素养。


        2、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枯燥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于中学音乐欣赏教育中仍常采用传统的模式,如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在课堂中教师通常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限制,因此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为了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就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 进行改变,需要体现出实践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很多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尤其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困惑,不利于音乐作品鉴赏力的提高,影响中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
的健康成长。
        3、教学的课程缺乏创新意识
        当前中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比较低,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效的引导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至关重要。以往教师主要根据原有的教材设置教学的内容,关注重点都放在音乐歌曲的分析方面,包括音乐旋律、音乐情绪以及演奏力度将所有的操作步骤告诉学生,学生课堂期间只需按照操作步骤实践,如果问题变通的话,学生就不能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需要在教学当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实际操作中鼓励学生通过凭借自己的思维创造能力解决一些问题。
三、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在当前课改与新课标的背景下,出现了较多的新颖的教学方法,相关教师应紧跟形势,积极转变自己的健康观念,响应欣赏课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当今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实施:
        1、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中学生的课程一般较多,平时课堂上学习音乐相关的知识的机会较少,一般只有在音乐的课堂中进行,然而音乐课堂上教学时间通常有限,同学在课堂中获取的知识量远远不够,往往不足以培养较高的创造力,目前计算机技术已逐渐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老师应该不断扩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可以激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在学习知识音乐鉴赏动画片,同时也可以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进而对课堂中学习不到的问题产生提问,有利于音乐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引入到欣赏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引导学生走进体验式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在课堂中播放符合音乐作品的风景视频,引领学生想象走入作品的意境中,对于训练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2、不断更新教学的理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干预课程,帮助改善其学业问题,同时以促进其特殊才能的发展。做到知识传授与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相结合,并意识到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发挥学习上的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处在一个更加和谐和自由的环境当中进行学习。教师尤其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着重点进行沟通与心理疏导。例如在学习中教师首先让学生站在宏观角度来了解自己正在欣赏的音乐作品,然后让学生学会将音乐情感与歌曲相联系。
        3、塑造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的了解。心理学若应用在现代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提升相关老师对于学生创造心理,个性爱好的认知,根据每个学生的思想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教学方案,不断扩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及审美能力。
        通过音乐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水平,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所提升,学生的爱好情绪,性格及思维均与音乐心理有关,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作水平,同时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发生进行干预,不但要通过书面考卷的形式测试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点,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鉴赏想象能力为标准,给学生进行排名,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奖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因此,学校及政府需要对音乐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将音乐欣赏学贯彻到音乐教育之中,注重创作心理,社会心理及学生自身的内心感受,通过老师,学校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音乐欣赏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周琦.中学低段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究(上)[J]. 中国音乐教育, 2018(6):19-22.
[2]廖润莲.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J].北方音乐,2019,39(20):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