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期   作者:王丹
[导读] 目的 调查并分析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研究选择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入院的174例心律失常患者。
        王丹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省西昌市 615000
        摘要:目的 调查并分析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研究选择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入院的174例心律失常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例。对照组给予奎尼丁作为基线,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治疗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律不齐的临床特征主要是头晕等。胺碘酮的临床应用可显着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情。
        关键词: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奎尼丁
        心律失常是心脏临床医学中相对常见的疾病。它可以与其他疾病(例如心肌炎,心肌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等)合并,主要表现为胸闷,心跳加快,头晕等相关的临床症状。心律不齐的临床发病率很高,对患者的寿命构成重大风险。在临床实践中,现在有许多心律不齐药物,但是这些药物或多或少会给患者带来一些副作用。同时,由于患者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能会上瘾。本研究对我院住院的心律不齐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满意。研究数据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人员选择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74例心律不齐的患者。根据一些随机程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例。对照组中男46例,女41例,年龄34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46.51±4.7)岁。研究组中49位男性和38位女性,年龄在32至83岁之间,平均年龄(47.61±5.8)岁。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等一般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患者接受基础药物奎尼丁治疗,0.3g/次,一天3到4次,在患者饭前一小时或者饭后两小时内空腹的是时候进行服用,或者用食物或牛奶进行送服。观察组用胺碘酮治疗,具体方法:胺碘酮用温水服用。每天3次,一次0.2g,治疗时间为4周。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完全恢复,心跳恢复正常,心电图检查表明他是正常的;有效:临床症状和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心率得到控制,心电图检查显示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变,心率也没有改变,心电图也没有改变,患者的病情甚至恶化了。
1.4统计学方法
        患者的计量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X±s),统计软件SPSS 20.0处理数据,测量数据使用t检验。如果P <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通过相关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通过相关对比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相对重要的疾病。心律失常在心脏病患者中更为常见,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炎,心肌梗塞和类风湿关节炎更为常见。心律不齐也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中的常见疾病。另外,心律不齐的临床症状很多,涉及范围广泛。心律失常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而变得更加严重,并将继续影响心脏并导致心力衰竭,缺氧,肺部感染,水和电解质紊乱等。胺碘酮可以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改善缺血,减少心律失常前的耗氧量,减少心脏病发作。临床上常用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律不齐,用胺碘酮治疗患者的心律不齐可降低病死率和猝死率,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3.1医学治疗手段探讨
        近年来,心律失常患者的大量增加要求我们积极致力于改善治疗效果。医生需要完全掌握治疗技能。心律不齐发作开始时的临床现象不太明显,如果不及时治疗,经常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例如水和电解质紊乱,缺氧,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对于治疗,首先选择药物治疗,使用0.3g/次奎尼丁进行基础治疗,或给患者0.2g/次胺碘酮。但是,除了使用药物疗法外,还可以使用放射疗法;使用该方法的患者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药理作用较差的患者和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
3.2医学护理工作的改善
        在医疗方面,不仅要考虑医疗手段的进步,而且要加强护理工作的水平。在当今的医疗护理中,有两种极端情况(太过谨慎和万事大吉)。对于这种现象的存在,我们必须密切注意并改变以前的重手术轻护理的治疗观念。同时,护士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注意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增强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只有将人道的治疗和护理纳入治疗过程,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结语
        简而言之,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主要是头晕,胸闷,窒息和心慌等,临床使用胺碘酮可以显着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率,并且副作用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社会上心律不齐的高发性及其对心血管医学患者健康的威胁要求我们不断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改进治疗方法并减轻患者的痛苦。在具体的操作中应考虑药物治疗和医疗护理,以避免护理不足。此外,患者还需要考虑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控制和食物选择,并遵循医生针对不允许进食的食物和行为的相关嘱咐。相信在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心律不齐的治疗将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马泽强. 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行静脉注射奎尼丁治疗的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2):52-53.
[2]裴静娴,钟赟,莫沛,刘世明. 心血管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02):5-9.
[3]厍广东,韩霞,陈娟. 2019年青海地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控制及影响因素[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1,32(01):133-137.
[4]吕颖,张军波,祁杰. 系统论及模拟场景的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恶性心律失常教学中的应用[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01):176-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