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期   作者:魏发强
[导读] 目的:探究微创技术应用于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魏发强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技术应用于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64例创伤骨科患者,病例选取起始时间2019年1月,截止时间2020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前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后者行微创手术治疗。以统计学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换药次数、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较参照组75.00%,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75%更低(P<0.05)。结论:微创技术应用于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优势更明显,患者康复速度更快,术后预后效果更好,安全性较高,建议优先选择。
        关键词:微创技术;创伤骨科;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
        创伤骨科患者主要是在外界刺激下引起骨骼损伤,并伴有剧烈疼痛,影响正常肢体活动。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促进受损骨折修复,从而帮助患者患者尽快恢复其行动功能。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越来越成熟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微创技术的应用能减轻疼痛感且术后恢复效果理想。创伤骨科患者常规手术治疗创伤大且术后恢复期较长,因此微创技术更能获得患者的认可。为彰显微创技术的优越性和可行性,现进行以下研究。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64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起始时间2019年1月,截止时间2020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参照组患者由18例男性和14例女性组成,年龄20-78(50.28±7.59)岁。治疗组患者由20例男性和12例女性组成,年龄23-79(50.57±7.20)岁。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参数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1.2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关节置换术或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范围,调整体位,适当抬高手术部位,常规铺巾并将骨折临近组织中的淤血清理干净。切开骨折处皮肤组织,充分暴漏骨折端,根据健侧正常组织状态对骨折处进行修复,用钢板或者螺丝固定,逐层缝合后消毒包扎。
        治疗组行微创手术治疗。根据创伤情况选择最佳手术通路,麻醉方式与参照组一致。麻醉起效后借助内经了解创伤处以及周围情况,再通过动力学系统清理手术视野,再确定骨折位置以及内部情况,对软骨、半月板等位置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并完成复位。借助镊子将异物取出,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方式,例如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手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等,术毕,逐层缝合后消毒包扎。
1.3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换药次数、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
        (2)术后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骨折愈合不良以及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
1.4统计学
        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例数,率”、(±s)表示,以χ2、t检验。α=0.05为分界值,低于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换药次数、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更具优越性(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较参照组,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具优越性(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交通行业的发展,与此相关的意外事故发生率越来越高,因此创伤骨折科患者人数也正逐年增加。既往治疗创伤骨科患者以固定受伤位置、修复受损组织为主,手术治疗最常见的即开放性手术,切开患处皮肤组织完成修复,以此促进创伤骨骼修复[1]。但开放性手术会造成较大创伤、术后疼痛感明显且易发生并发症,不仅影响预后,也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为改善以上情况,可采取微创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借助先进的设备,以最小的损伤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2]。本次研究显示,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换药次数、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更具优越性(P<0.05)。说明微创技术下进行手术效果更好。借助微创技术,手术视野更清晰,定位更准确,能让医生更全面的掌握创伤处变化。以此为基础,手术操作会更加准确,减少对创伤处以及邻近组织的损伤,避免出现疤痕以及其他相关并发症。本次研究显示,较参照组75.00%,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75%更低(P<0.05)。说明微创技术能改善创伤骨科患者手术预后效果,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这一研究结果与刘树征[3]等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微创技术应用于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优势更明显,患者康复速度更快,术后预后效果更好,安全性较高,建议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邱维胜,徐雷军,吴为俊,孙野.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华养生保健,2021,39(1):33-35.
[2].卢家密.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应用评价[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4):47+49.
[3].刘树征.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