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融
(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内容摘要: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中的地理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在对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依旧有一些学校没有实行新的教学制度,导致了无法将新课改落实到根本,从而导致高中地理课堂没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近些年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中,课堂上的创新方式应该运用到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地理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开展地理教学的实践,肩负起教师的职责。本文重点关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了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引言: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的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改善高中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很多高中学校在地理课程的教学方面提出了教育改革。自新课改的标准提出后,部分高中学校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将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创新。有些学校仍旧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没有相应国家的教育政策,造成高中地理课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本文以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出发,提出了改善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的策略,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水循环为例对课堂中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应用,以及地理课堂的教学方向,增加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提高了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技能,与此同时,提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有效行。
一、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课堂教学是一直以来的教学模式,是评价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标准。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身为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也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地理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分析问题、理解问题,使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有效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合理的利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是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新课改下教师与学生的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有效教学必须关注教学的高效性。有效教学要善于进行教学上的反思,总结每节课堂的收获,对不足的地方做出调整与改进。有效的地理教学策略可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结合课堂中的教学理论来制定不同的目标,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解决解决学生的问题,使学生不断发展自身的水平,从而提高自己的成绩。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素质教育中,每个学科都应该受到重视,只有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才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各所高中的教学模式下,地理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生普遍学生地理课不好学的现象。地理是以么综合性的学科,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地理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积极地学习性,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树立正确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为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课程做出进一步的提高。
(一)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指标。在地理课堂中,任课教师一般都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一般都是以理论来辅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传统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大多数都采取评级方法,在地理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划分优良等级,对地理教师的评价过于笼统,不够科学合理民主。因此,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需要改进加强,教学方法也需要以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透明、民主的评级,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无法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许多学生在地理课堂期间不认真学习地理知识,认为地理是副科,对地理学科缺乏重视。地理是属于文科,但也会偏向于理科,是文理知识相交叉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地理学科不但要全面思考问题,也要从反映思维的逻辑性,比如:影响“水循环”的因素,要答出是有蒸发的因素以及降水的因素,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
实践方法可以提高课堂质量,达到高中地理课堂的真正意义。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探究
在新课改高中地理课堂中要有侧重的实施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内容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新课改的推行,使高中地理课堂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具体目标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接受学习、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实践内容。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用最少的时间去帮助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在新课改下使高中地理课堂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自主合作的有效探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专业素养,基础的知识与创新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以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为例:水循环的教育重点是水循环的类型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水循环的意义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了地表形态。通过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使学生自主的进行合作交流,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高中地理课堂有效的实践探究
对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强调了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地理是高中学习阶段的必修课,以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与人文关系为主要内容,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水循环”为例,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产生了: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空间的分布,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增加了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等的正面影响,也产生了: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城市路面硬化,减少渗透易造成城市内涝;河流上游地区过渡引水灌溉,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等负面影响。课堂中有效的实践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变化,从多角度出发看问题,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性的能力。
在高一地理必修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开始之前,可以通过在无锡太湖发生的蓝藻事件引出与本节课所学的相关内容;然后以此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水循环的意义,教师要绘制水循环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中间通过案例教学法与启发式教育法使学生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概念、类型以及意义;接下来进行课堂上难点的解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关于水循环的知识,利用引导方法使学生慢慢汲取知识;最后通过你问我答的方式,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逐一进行讲解,有助于深化学生的记忆力;课程结束后,教师画出对水循环这节课程的知识重点。
结论
高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模式,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教育着,在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教师的职责和义务。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革命要建立高中地理课堂的新体系,强化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策略,进一步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熊云志.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12):54-54.
[2]汪东瑞.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 2015(56):124-124.
[3]刘昱萱, 翟禄新.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4, 11(7):127-127.
[4]赵春华.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未来英才, 2018, 000(003):98.
作者简介:
胡融,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