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英
广东省徐闻县城北乡中心小学 524100
【摘要】所谓的创新教育,其关注的重点在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及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关键内容,并且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点要求。将创新教育引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创新兴趣,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要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引思,要积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相应的创新性教学活动。将学生创新性思维提升作为主要关注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投身入学习活动中,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已意识到:“应试教育”只注意知识的传授和积累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抑制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这种弊端,应将重点放在学生创造力培养上,助力创新教育得以良好开展。那么,具体应该如何提升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效果,发挥出创新教育的真正价值?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需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教育”的基础,运用兴趣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对这门获得更深的理解和广泛的知识,从而促使学生爱上这门学科,自觉去钻研,以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思维。如小学三年级刚接触扩句训练,为了激发学生对扩句训练的兴趣。我从杂志上剪下一些有趣的彩色图片,上课时,我要求学生用最短的句子描述一幅图片,学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发言,当确认句子准确后,我又让其他的学生补充一些词,使原句的意思更加充实、具体。在训练中,学生不但理解了扩句的要求,而且通过课堂上讨论,激发了兴趣。学生主动思维,展开联想,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主动认知,关注学生思维发展,需要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存在。所以,教师要改变过去在课堂上讲得过多,讲得过细,“满堂问”,“满堂灌”的做法,要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把自主权让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如:让学生谈谈:“如果你来到‘鸟的天堂’,看到那么多的鸟,你会怎样做?允许有不同观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有的说:“看到这么多鸟,我会用照相机拍下来,让快乐的鸟儿永远留在记忆中。”;有的说:“我会用录音机将鸟儿们的歌声录下来……”;有的甚至说:“老师,现在‘鸟的天堂’不可能有那么多鸟了,因为如今人们大量捕捉鸟儿,那些小鸟死的死,逃的逃,现在差不多绝迹了。我建议成立环保小组,呼吁人们爱护小鸟,保护自然环境,让‘鸟的天堂’永远是鸟的天堂吧!”。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新教育需要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所以,教师应意识到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更好地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如果实际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并未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思维,而只有在轻松、和谐、平等的沟通关系下,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放纵,思考范围才能放宽,创新的意识才能萌发,才能真正发挥出学生的聪明才智,突显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基于充分思考下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会详细表达出自己的思维想法。教师提问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差异性,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勇敢表达自己等。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才能真正发挥出创新思维。教《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我满有感情地朗诵“让我们荡起双桨”,语言未落,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冲口念出“让我们荡起双桨,在波浪的怀抱里多么幸福浪漫。”,这一句意料之外的话使我感到突然,同学们也哄堂大笑起来,此刻,这个学生的脸也红了。
我沉思了一下,面带喜色地表扬了这位学生,指出这位学生的话正体现了对这首歌词的理解,体现了对幸福童年和美好生活深深的爱。这么一来,民主气氛出现了,其他同学也不由自主地各自抒发了真情实感。有的说:“让我们荡起双桨,在跨越世纪的航船里成才。”;有的说:“让我们荡起双桨,驶向知识的彼岸。”学生情绪高涨,进入了一种自由抒怀的情景中,开通了思维的闸门,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积极引导学生质疑引思。
只有提出问题,才能从问题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实现发明与创造,从世界上众多的实例中可以看到“疑问”的重要价值,可以说质疑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创新之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环节,教师应该与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相结合,引导学生用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表达出自身内心的想法,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利用问题促使学生探索、发现,进而达到创新的目的。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耐心解答,使学生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如教《赤壁之战》一课时,可抓住“不自量力”这个词语引导学生质疑:课文讲谁的不自量力?为什么说他不自量力?他真的不自量力吗?表现在什么地方?而这个词语对谁用得适当呢?在问题环环相扣下,让学生不断推理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积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及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一项较为关键的内容,人的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求异思维,可以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所在。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会常常出现不同于常理的思维,教学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解决问题。如“亡羊补牢”的寓意是:发生了错误要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无疑,这是正确的,且已形成定势。在讲读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定势,产生新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补羊圈是避免羊损失的唯一方法吗?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请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提出来”于是同学们积极思维,提出了诸如:“在羊圈旁挖陷阱,把狼逮住”或“放几只牧羊狗在羊群里,把狼咬死”之类的方法。教师再引导:“这些方法能行吗?有什么好处呢?”学生答:“把狼逮住或打死,它就再也不可以偷别人的羊了。”这一环节,有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
创造性原则要求教师必须要创造性地教,不机械地照搬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要灵活地运用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如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打破从头到尾的常规。首先,让学生读最后一段,找出比赛的结果:田忌转败为胜。然后,围绕:“转败为胜”一词学习。我要求学生先探究田忌:“初赛失败”的原因,再探究田忌:“再赛顺利”的关键是: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为了使学生能理解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一方法,使田忌转败为胜,我就组织学生来个回头讨论,学生细读第二段后,我让两位同学一边在黑板上摆课前准备好的纸马,一边表演田忌和齐威王比赛时的表情,学生感到新鲜,如同来到赛马场地一样,学生“身临其境”,诱发了思维,从中独立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最后,顺着学生的思维之舟,我向学生“孙膑给田忌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使田忌转败为胜,除了这种调马的顺序外,还有别的能取胜的方法吗?如果齐威王想获得第二次比赛的顺利,该怎么做?”学生听了十分感兴趣,纷纷要求上台摆马一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充分开发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失时机地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就可以使他们逐步成为有创见,敢于创新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孟祥真.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J]中国校外教育,2019.
[2]刘敬发.《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8.
[3]张慧慧.素质教育思想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之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