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4期   作者:方舒
[导读] 随着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小学的美术教师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法正在不断变化
        方舒
        安徽省合肥市第七十中学 230011  
        摘要:随着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小学的美术教师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法正在不断变化。为了激发小学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效率,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小学生对小学美术课堂的热情,以教育模式的创新为目标,分析和讨论“小学美术教育有趣教育模式的应用策略”的主题。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小学美术;策略
前言:小学美术教育除了向学生宣传教科书上的内容外,还有很多其他功能,包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热情,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趣味性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趣味教学的本质是在教育中,旨在通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在愉快中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学生的体验成功和学习兴趣。新的艺术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艺术教育不仅仅是追求提高技能的训练,也不是培养所有的学生成为艺术大师,而是用艺术作为一种语言来表达学生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学会照顾社会。”为此,许多美术教师必须努力重塑传统教育理念,积极改革,探索美术教育的新路径。在艺术教育中进行有趣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要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前提,而兴趣是直接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 .小学美术教育内容仍然相对有限
        教学内容在教学的中心。 小学美术教育也与教育内容的支持紧密相连。 目前,小学的美术教育资源比较有限。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开始聚焦于学生的创造力和美术感知力,但教学仍然围绕着学生作品的画法和赞赏两个方面。 事实上,小学美术教学包括许多色彩感知、色彩研究、设计和其他艺术创造分析。小学生参加小学美术课堂时,小学美术教育也应该扩大教育内容,拓宽传统小学美术教育的界限。但是,在增加美术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小学美术老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育内容的增加不能超出小学生的理解范围,也不能有不利的因素影响小学生的成长。
        2、小学美术教育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
        教学形式在课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教育的有效性有关。 目前,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课堂上,教学形式并没有采用新时期的绘画和理论情感艺术作品,从长期来看,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会对学习艺术的热情越来越少,但是艺术课程本身必须是一个动态、热望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方式上入手,丰富教学形式。教师可以采用生活与学习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在自然中寻找创造性的灵感,同时也可以开发学生对美术的多重情感。 另一方面,多媒体教育等现代技术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好的作品,以此不断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三、趣味性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分层设计美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以有效促进艺术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小学美术的分层教学方式促进了美术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立作用,提高了孩子美术的整体素质。美术教育必须要分层教育,才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和认知水平。
        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内容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每一层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美术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主要的教育目标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低层次儿童艺术的绘画等基础知识,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中高层领域的教育,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让学生色彩知识和绘画技能得到提高。学生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比赛基础,比赛也是学生学习的美术的动力。
        (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激发课堂的趣味性
        其次,为了激发学生课堂趣味性,教师需要不断引导自由发挥,激发学生自身对于美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有宽松自由的教室氛围,这是实现有趣教学的重要前提。为了营造这样的课堂氛围,首先要解开学生的枷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自己合理的要求来满足学生的内部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其他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教育中自己的素质,再用不同的层次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目标教育,对学生的长处提供充分地发挥,弥补学生的缺点,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业还体现了不同层次、过程的选择性,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开展户外美术活动,丰富美术课堂形式
        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是面对外界事物的心理反应。要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技能,学生必须采用课堂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可以在美术老师的积极指导下继续练习,学生的审美技能可以在实践中得到训练,不仅加深了小学生在老师课堂上所说的印象,而且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技能。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进行美术课程讲解时,可以邀请他们去户外观察。学生们被鼓励根据他们看到的风景画画。这自然会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因为他们会思考自己在教室里学的什么。学生在户外进行美术创作也是一种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这个课程是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绝佳机会,学生将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训练得到有效提高,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将不断增加。
        同时,教师在开展美术实践活动时还需要立足现实,一定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美术认知能力选择一定的实践主题,老师在选择主题时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有审美情趣的主题。让学生深刻理解实践主题,提高审美情趣。同时,教师举办的实践活动要能反映教科书的内容,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科书的知识和内容,还能调动学生对美术实践的积极性。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虽然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它是提高小学生审美、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因此,小学美术课对小学生的整体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生成长的功能,小学美术教育应始终利用更新的现代教育方式,以提高素质,不断改变教育信念,让学生提高艺术的教育效率,实现促进小学美术教育发展和进步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靓姝.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探索[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
[2]朱徐一小. 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