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霖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桂岭学校 514100
摘要:目前,中国大部分学校至今仍在使用“教师模拟教师的实践指导”这一传统艺术教育模式。如果这种教学方法长期持续下去,教师和学生将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将逐渐消失,成为人们心中的可选课程。因此,分析研究通过初等美术培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题,为后人提供依据和实践指导,培养提高学生学术价值和重要性的学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审美
前言:随着素质教育的大众化和美育的实施,小学的美术教育在宏观上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训练学生在道德、智力、身体和美学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有教育环节都要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进一步面对小学生审美的提高,调整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和以质量为导向的教育之间的联系,使小学生能够学习必要的艺术知识,而不执着于教科书和本质的思维逻辑。现如今,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发学生的审美技能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也是促进学生平衡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审美能力,这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智力、体格、美貌的平衡发展。目前,许多中国研究者集中于小学美学教育以及如何快速准确地提高学生在教育和课程中的美学能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美术教育的焦点,也是美术教育的难点。
一、联系实际日常,增强审美的体验
审美教育的本质是生活和审美能力自我意识的培养,这实际上是生活意识自我意识的培养。审美能力的动机因素是审美期待,美学中使用的方法因素是普通形象思维和艺术思维的组合。审美体验不仅能欣赏美学,还能欣赏丑陋。如何培养审美能力,不仅需要文学和艺术的审美活动,还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持。归根结底,那是生活实践。因此,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就需要联系日常生活,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感知艺术魅力,融入审美的感受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需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主动性,从而感知美术的魅力所在。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观察美术作品,思考观察后记忆。学生可以写下自己记得的东西,进行口头演讲。向学生展示作品可以根据上课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来决定,并且可以经常提出,让学生看作品进行分析。另外,观察后可以决定分析自己对作品印象的学生时间长短。两者结合也是可能的。学生们首先通过记忆分析工作,然后提出作品,使学生们能够看到工作,重新完善以前的分析,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主导权。其次,让学生考虑作品的第一印象,讲述学生对作品的感受,传达课堂上读到的信息和感情。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发现作品的客观事实和法律。如果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意见,基本上可以更全面地观察作品。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不同种类的意见共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接受艺术教师或美术评论家的作品评价,还可以感受自己的作品,阅读、说明和评价自己的作品。这对审美能力提升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应用技术手法,引起审美的兴趣
美术欣赏课的美术教师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师要注意视觉形象的原理,观察学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育练习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观察美,认识美,表达美,使用多媒体、模型和其他工具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演示,模仿个别学生平时时间做的习惯性行为或表现,让学生慎重观察谁的行为或表现是谁,积极回答,称赞回答正确的学生。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美术教师应善于使用适当的语言,指导学生,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课堂氛围的课堂参与。另外,教师不能坚持刻板印象,不能用旧的创意继续教,要跟上时代的趋势,按时更新创意。如果教师坚持用老的“单通道”教育方法来进行日常教育练习,学生就不会感受到艺术教育的乐趣和魅力,学生就会变得疲惫,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个过程失去兴趣。在这所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基础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丰富美术活动,提升审美的能力
在小学学习美术欣赏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还能培养创造更好生活的意志。通过小学美术欣赏教室的研究,发现现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理解有偏差;专职教师的不足和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的不足与学生的生活等有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学龄期时代,学生们对思维活动很积极,都有自己的概念和想法,并怨恨别人强迫自己思考。由于没有判断艺术监查的统一标准,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向学生灌输单向的想法。相反,在教育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很多探索和沟通的空间,学生们必然会在沟通和讨论中加强学习美术课的热情。同时,我们要在教育中注意和引导学生性格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自由的发展空间。
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还必须积极参与美术课件的创新与开发,通过集体了解小学生在教学生活中的原因,开发出符合小学生审美阶段的课件和教育内容。在所有这些课程中,教师必须坚决创新,坚持生活实践,将审美和功能训练结合起来,采取各种有效的教育措施,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以此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促进对美术课程的学习。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教育和审美感受的能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学生基本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在课堂上,小学美术教师应放弃过去的思维模式,保持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注意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艺术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提供完整的作用,满足优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霞.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思考[J].科普童话,2019(42):46.
[2]高微.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4.
[3]史亚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