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朱海红
[导读] 数学是以计算为基础的学科,这从小学数学教学就能看出
        朱海红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要:数学是以计算为基础的学科,这从小学数学教学就能看出,和计算相关的教学内容较多。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以及数学素养的发展,建立在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上。故而,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要在思想上重视计算,还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出发,以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作为讨论对象,分析教学中这项能力培养现状,就做好计算能力培养总结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学生想要学好数学,需要掌握的能力很多,计算能力是最为核心的基础能力,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培养。所有和数学相关内容,都和计算有关联。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重点,需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使其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这是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一、计算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1.缺乏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计算能力过程中,忽视了一个最为重要因素,那就是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但是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以及培养数学能力方面却发挥重要作用。平时教学以列算式为主,学生依照所学的算法,机械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能力训练过于干巴巴,缺乏趣味性,学生在反复计算中,会觉得没有意思,进而繁衍,不动脑思考,不去寻求最佳计算方式。久而久之,计算思维将不够敏捷和活跃,这方面能力也就变得低下。
        2.不重视算理渗透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或者是计算能力训练中,存在重视算法讲解,不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算理的问题。这个是普遍现象,学生学习计算法则后,按照其进行运算。习惯性套用,看到算式知道应当怎么算,但是却根本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算。算理与算法联系紧密,算法建立在算理基础上,如果不了解算理,计算就缺乏依据,思维会受到影响,自然也就不能依靠算法高效率和准确率完成计算。所以,数学教学忽视算理与算法联系,没有将两者融合起来,自然会影响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3.计算能力培养不够全面
        数学计算能力包含众多内容,比如口算、笔算、估算等。从现阶段能力培养看,由于应试以笔试为主,不考察口算和估算等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中,重心放在笔算上,忽视了其他方面计算能力培养。口算、估算与笔算联系紧密,前两个方面能力差,将直接影响到笔算能力提升,最终将使学生整体计算能力低下。
        4.忽视良好计算习惯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课堂训练计算能力,还是课后布置任务培养计算能力,存在着关注点放在计算结果正确与否上,忽视良好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在计算中,有不按照要求书写的问题,经常会因为这个方面疏忽而引发计算错误。另外就是缺乏计算后验算的习惯,有很多时候不是不会算,而是因为疏忽造成的,不验算自然就难以发现。
        二、计算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1.计算能力培养要生动化和趣味化
        小学数学教学要明确兴趣这种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计算能力培养目标,依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创新计算能力培养策略[1]。计算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以达到驱动作用,使学生在计算中思维动起来,发挥主体作用,在积极参与实践训练中发展计算思维,掌握计算方法,最终提高计算能力。计算与游戏融合,可最大程度激发兴趣。比如在乘除法计算中,可采用接龙游戏。提前准备卡片,上面写上算式,教师举卡片,学生依据顺序,一个接一个去进行计算。中途谁出现错误,简单惩罚,以增强计算的紧张感和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计算。计算能力培养还可采用闯关的方式,有各种关口,学生只有快速完成计算才能通关。这个可以以团队为单位,在计算闯关游戏中,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予以适当的奖励。另外,计算能力培养也可采用找朋友,利用多媒体屏幕展示算式,然后下面有答案,使学生快速计算并找到对应答案。计算能力训练中融入竞争机制,出示算式让学生抢答,也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整个过程气氛热烈,学生保持良好情绪,计算思维会更为敏捷,在更好完成计算任务以外,计算能力也会提高。
        2.引导学生掌握同时算理和算法
        学生计算能力要提升,不仅要掌握算法,还要明确算理。算法包含运算法则,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怎么算,而算理则能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这样算[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了解算理,计算才有依据,也就能更好进行思考,这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基础。想要用好算法,必须要明确算理,因为其可保证计算是合理的,而运用好算法,又能使计算更为快捷。所以在能力培养中,要同时让学生掌握算理和算法,以确保学生能够快速准确计算。算法在这里不做重点介绍,课本上有运算法则,学生一般也能掌握。所要说的是,在计算教学和训练计算能力中,应引导学生,使其加入到算理探究中,在亲身参与中掌握,这样就能灵活运用算法。以两位数乘法为例,在教学中出示算式“10×20=?”,要求学生思考和计算。期间做好指导,有些学生在计算中用“1”乘以“2”等于“2”,推断出“10×20=200”;还有学生在计算中,采用的是“10×2”等于“20”,然后再用“20”乘以“10”,得出结果依然是“200”。这实际上就是算理,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算理之后,在使用法则的时候,就能知道为什么这么算,确保思维正确和清晰,计算能力会提升。
        3.全方位培养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最为关键,相关内容也十分多,实践教学中要全方位培养计算能力。现在通常比较重视笔算,实际上,口算和估算也非常重要,它们是笔算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口算和估算能力不够强,笔算也会比较差,因为三者有一定联系性。故而,教师在培养计算能力中,应当口算、估算、笔算训练同时抓[3]。笔算之前,可让学生先进行口算和估算,然后再笔算验证。比如在乘法运算中,可采用一只青蛙、两只青蛙跳水游戏,让学生口算和心算不同数量青蛙有几只眼睛、几张嘴巴和几条腿,然后让学生列算式笔算,验证口算结果。又比如在口算“19乘以9”之前,可让学生先估算。做好引导,使其想想算式中所包含的两个数字,和哪两个整数接近。学生会想到“20”和“10”,相乘就是最接近答案的。口算和估算要融入到计算训练过程中,学生这两个方面计算能力得到提升,笔算思维会更加敏捷。另外,笔算中出现问题,学生快速进行口算和估算就能发现。
        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平时在计算能力培养和训练中,教师既要关注计算结果,又要重视计算过程,通过有效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首先要确保学生能规范书法算式,教师要带好头;其次,教师在带领学生计算中罗列算式,一步一步进行中,要检查,要确保与符号、数字等与原算式相同。针对应用题计算,应当在列好算式后,按照给出的条件和问题,检查数量关系,保证没有问题,避免由于粗心大意出现错误。引导学生,使其养成每做一道题都要验算的好习惯。每个学生都要有错题本,将平时计算错误题目抄写到上面,分析计算错误原因,然后改正[4]。平时多翻错题本,不断反思,改正计算存在的问题,促进计算能力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培养方面,还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鉴于此,本文在经验总结基础上,从问题出发,提供优化计算能力培养策略,通过计算能力培养生动化、趣味化,让学生同时掌握算理和算法,全方位培养计算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等,促进学生计算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邱小琼.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03):23.
        [2]赵春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9(03):131+133.
        [3]王莉.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文摘版):2017(07):134.
        [4]牛玲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软件:电子版,2019(22):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