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豪波 付欢欢
分宜县人民医院 江西省新余市 336600
摘要: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常规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分析炎性因子水平、动脉血气水平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IL-18、TNF-α的炎症因子水平较低,IL-10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aO2、SaO2较高,PaCO2水平较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够改善动脉血气及炎性因子水平等,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阻肺;呼吸衰竭;效果观察
慢阻肺在临床治疗中,以控制并发症,纠正水电解平衡以及缓解临床症状为主,但大多数慢阻肺患者在疾病加重期间会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症状,给患者生命安全以及临床治疗造成极大的威胁。临床中对于重症呼吸衰竭合并慢阻肺患者通常会采用对症治疗方式,虽然这种治疗方式有一定的效率,但实施效果不佳,为了改善此情况,本科室采用了无创呼吸机治疗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2007年修订本)中COPD和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COPD合并呼吸衰竭诊断标准,无精神病史。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所有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49~79岁平均年龄(62.2±1.1)岁,2~14岁平均病程(8.1±0.1)年。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6±1.2)岁(50~78岁),病程(8.5±0.2)年(2~14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实施低流量吸氧治疗,通过缺氧刺激颈动脉体,沿神经上传至呼吸中枢,使之兴奋,缓解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缩,保证其呼吸道通畅,延缓肺动脉高压,氧流量设定为2L/min左右,同时实施平喘、利尿、抗感染、祛痰等治疗;应用左氧氟沙星(国药准字H20060507,宁波天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0.4g/次,3次/d,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月。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JoyceFullFaceFacemask(面罩),VENTIMOTION呼吸机(德国万曼医疗生产),选取合适的面罩,选择舒适体位,床头部抬高30°~45°,之后在有氧储备状态下试戴,连接好呼吸机,检查是否出现漏气的现象。先对患者实施严格检查,再实施必要的治疗,调整呼吸机为S/T的模式,取患者的半卧位,氧流量设定为4L/min左右,控制呼吸频率控制12~18次/min,带好面罩,设定潮气量为500ml。同时按照患者的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调整呼吸机参数,每天治疗时间应>8h,且保证SaO2>90%。疗程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血气指标、住院时间、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包括PaCO2、PaO2、SaO2。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著: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呼吸有关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神志均已恢复,发绀情况显著改善;显效: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呼吸有关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神志有所改善,发绀情况好转;无效:上述情况均未达到。总有效率=显著率+显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IL-18、TNF-α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是IL-10水平较高(P<0.05)。
2.2两组动脉血气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PaO2、S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较低(P<0.05)。
3讨论
COPD并发呼吸衰竭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近年来COP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对患者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由于无创呼吸机的出现,改变了单纯使用药物不能有效纠正呼吸衰竭的现状,无创、反复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的优势使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接受度更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程长,易延迟愈合。当COPD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时,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气流不完全可逆性受限,并伴有气促、呼吸困难等,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可演变为呼吸衰竭。呼吸衰竭作为COPD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在Ⅱ型患者中更为常见,Ⅱ型呼吸衰竭严重威胁COPD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加强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从而控制病情,降低死亡风险。
现阶段临床对COPD的治疗主要是常规对症方案,包括祛痰、止咳、抗感染治疗、卧床干预等,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相关疾病症状的缓解。但根据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需要辅助氧疗干预。鼻导管低流量通气是临床常用的无创辅助吸氧方法。但这种治疗方法氧流量不足,不能在短时间内给患者提供足够的氧气。因此,这种治疗方法纠正缺氧的效果并不理想。机械通气是一种大流量补氧的辅助吸氧方法,但有创伤。目前临床上提倡无创机械通气。利用呼气与吸气的压差,使肺内压差保持恒定的正压状态,有利于保护肺功能,尽快吸收炎症渗出物,减少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随着临床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通气技术的不断完善,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对于COPD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越来越一致,即早期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从而减轻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呼吸困难症状,降低患者的耗氧量。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利用较高的吸气压力降低呼吸阻力和吸气功率消耗,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肺部气体分布不均,改善有效通气及临床症状体征。
结论
综上所述,选择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情况,改善动脉血气及炎性因子水平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焦乐平.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医药前沿,2018,8(10):49-50.
[2]朱绕齐.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中外医疗,2019,36(36):72-73,76.
[3]郭红丽,孙霞.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中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30-31.
[4]龚雪萍,高海军.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2(30):19-20.
[5]曹晓花,候亭如.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9,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