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气道护理管理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8期   作者:郜亚萍 刘晓霞
[导读]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气道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
        郜亚萍  刘晓霞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白银 730900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气道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6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位本次试验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43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分析组基于常规选用气道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舒适状况量表评分,护理后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分析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气道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还可提升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护理管理;应用
        引言
        重症监护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患者多为危重症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要依靠呼吸机帮助呼吸,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一种在使用呼吸机患者中常会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指在治疗后48小时或者停止使用呼吸机,拔除人工气道之后48小时之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反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需要进行护理对其进行预防。本研究选取86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气道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于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分析组43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52.76±5.72)岁。分析组中男22例、女21例;平均年龄(53.04±5.6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纳入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充分、全面了解本研究相关情况,并且本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与认可。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实时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治疗相关知识,说明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对护理方案做出相应调整,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日常消毒及更换呼吸机管路等。
        1.2.2分析组
        基于常规护理选用气道护理管理:(1)气道管理: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若患者的肺部有痰鸣音或翻身叩背时,作为护理人员需及时行吸痰护理,以免形成痰痂;对气道湿化采用加温加热系统,可稀释痰液黏稠度,有效提高湿化效果(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氯化钠溶液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祛痰剂或抗生素治疗)。增加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叩背的次数,同时充分湿化处理气道,降低管道内冷凝水的残留量。采集患者深部位置的分泌物进行培养,检测其所产生的细菌,采取针对性措施行抗干扰治疗。(2)口腔管理:研究表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细菌的定殖是引起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发生源,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工作,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避免细菌滋生,进而减轻相关性肺炎的发生。(3)体位护理: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可配合健康教育,嘱其多转身、抬腿等;对意识不甚清醒患者,加强对患者病情巡视,为其做好皮肤护理,如叩背、翻身等,以降低患者压疮风险,等患者病情好转后抬高床头30°左右,以改善其通气功能,减少食物反流、误吸等。(4)饮食管理: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来说,通常需要给予患者禁食处理,一旦患者处于禁食状态,需要将该操作的实施原因和目的为患者进行讲解,让患者明确进食对胰腺分泌会造成刺激作用,导致胰管增高,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容易导致炎症问题的发生。同时,还需要护理人员正确指导患者的饮食情况,预防肠道衰竭,并对患者的腹部体征和排便情况进行观察,确定肠鸣音变化等。(5)外源性感染管理:护理人员应每日定时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定时开展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对带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者予以隔离,施行无陪护方案,严格管控病房内人员流动与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如戴口罩、勤洗手等,避免交叉感染、细菌感染[1]。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舒适状况量表评分与护理后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舒适状况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分析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分析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分析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67%,其中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为别为20、2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其中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为别为12、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一种在使用呼吸机患者中常会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指主要是指在治疗后48小时或者停止使用呼吸机,拔除人工气道之后48小时之内出现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反应。会影响患者的病情,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延长住院时间,还会耽误患者的康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重症监护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患者多为危重症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需要依靠呼吸机进行呼吸,因此极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此临床多使用护理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通过利用气道护理管理,实现从可能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入手,开展全面性的护理干预,分别从患者自身方面以及医源性方面进行管理,特别是考虑到患者自身可能因呼吸环路、气道分泌物等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计价采取针对性管理降低发生的可能性[2]。本研究结果显示,分析组护理后舒适状况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气道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侯金兰.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0):27.
        [2]徐继瑞.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呼吸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8(1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