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赵倩
泰安市肿瘤防治院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人文关怀在医疗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目的:分析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文关怀,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应用人文关怀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和情绪状态,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恶性肿瘤;人文护理;应用效果
引言
人文护理指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给予真诚关怀和服务。恶性肿瘤是一种应激源,已确诊患者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心理反应,加之放疗、化疗等副作用,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的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使其丧失对生活的希望。人文关怀将患者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支持,减轻患者身体痛楚,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增强信心,尽可能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恶性肿瘤患者86例,其入院时间为2020年2月-2020年10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研究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24-70岁,平均(48.9±3.7)岁。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23-68岁,平均(48.2±3.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具有正常的交流、理解能力,排除了存在活动、精神和意识障碍的患者。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好病房内温湿度的调整与控制,使得患者感觉到舒适,同时,病房的设置应该以温馨的暖色调为主,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调整好病房内电视、书刊的设置,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与氛围。
1.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在这一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和负性心理出现原因,通过针对性疏导方式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治疗、预后的相关知识,介绍治疗成功和病情控制理想的病例,传导正能量,从而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树立积极、乐观的治疗态度。
1.2.3情感支持
恶性肿瘤患者因为病痛影响和治疗的不确定性而处于相对较为脆弱的情感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足够的情感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保证态度的亲切、温柔,做好语言和肢体上的支持,使患者感受到人文化的关怀,充分尊重患者的临床感受。
1.2.4社会支持
首先,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家人、亲属的沟通、交流,使他们认识到对患者支持与鼓励的重要性,从而让其参与到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与希望。同时,医院要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鼓励邻里与同事等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与生存信心。
1.2.5疼痛护理
疼痛是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的症状,会导致患者产生比较严重的不适感。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疼痛的评估,并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疼痛缓解,可以通过放松、音乐疗法来转移患者对于疼痛的注意力,疼痛严重者可以按照医嘱使用镇痛药物,缓解其疼痛感。
1.3观察指标
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与生活质量。
1.3.1焦虑评分
焦虑评分借助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共包括20个评价项目,其中有15个正向评分项目,5个反向评分项目,评分采用1-4分四级,评分的分界值为50分,评分越低表示其焦虑程度越轻微。抑郁评分借助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共包括20个评价项目,其中有10个正向评分项目,10个反向评分项目,评分采用1-4分四级,评分的分界值为50分,评分越低表示其抑郁程度越轻。
1.3.2生活质量评分
生活质量借助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评价,主要的评价内容包括行为状态、生理功能、疼痛不适以及心理状态4项,每一项最高分均为100分,患者生活质量与其得分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分析数据,焦虑、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均以x±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结果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43例,其行为状态、生理功能、疼痛不适以及心理状态评分分别为(78.95±3.26)分、(75.23±3.25)分、(80.23±3.18)分和(76.25±3.22)分;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14±2.98)分、(62.15±3.26)分、(64.22±2.31)分和(64.09±2.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日常生活中,人们谈癌色变,使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疗效。优质的护理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疗效,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人文护理概念。国内众多学者研究表明: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人文护理,可减轻癌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但临床实践中就如何进一步深化整体人文护理理念服务患者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主要制约因素包括:(1)护理人员在校及在职培训期间,重技术、轻人文,对人文知识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导致人文护理知识、技能欠缺;(2)护理人员编制紧张,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人文护理实际运用中有难度,部分医院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床护比例倒置、工作超负荷、琐事繁多,护理人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被耗费,严重制约并影响人文护理的实施。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人为关怀为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情绪,提高其治疗信心、积极性,做好了情感、社会支持,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是一种先进的护理理念。
结语
总之,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方法,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君燕,史萌萌.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04):501-502.
[2]魏艳丽,侯艳艳,鞠秀波,等.探讨人文关怀在妇科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6):85-86.
[3]王群如,陈小平.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6):86-87.
[4]范晓兰.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25(8):94-96.
[5]胡枝.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养生,2015(4):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