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6月   作者:黄海
[导读] 高中历史中所包含的内容与知识距学生们现今的生活有着较远的距离,其间存有较大的时间与空间跨度,这使得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知识中会产生一种遥远,触摸不到的感觉。在新课改发展中明确要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让学生们从历史角度及层面对国家产生一定的认同感。同时在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后能够尊重并认可中华文化的价值及重要性,对世界多元文化形成一个准确地判断,以达成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基于

黄海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第一中学  657000
【摘要】高中历史中所包含的内容与知识距学生们现今的生活有着较远的距离,其间存有较大的时间与空间跨度,这使得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知识中会产生一种遥远,触摸不到的感觉。在新课改发展中明确要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让学生们从历史角度及层面对国家产生一定的认同感。同时在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后能够尊重并认可中华文化的价值及重要性,对世界多元文化形成一个准确地判断,以达成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6-212-01

        引言
        家国情怀简单地说是指个体对国家、人民的情感认同。对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是一种心理和情感密码。从古至今,家国情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也正是在家国情怀的影响下,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承下来。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一、依托乡土史资源,激发家国情怀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一些历史的古迹,还有博物馆等,包括纪念馆,这些都是乡土史资源,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教材当中的一些内容和乡土史资源两者结合起来,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内心所潜在的家国情怀。在历史课堂导入的环节当中,教师可以从原先就拥有的历史资源当中选择一些历史的事件,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课堂的注意力,从而导入新的课堂学习内容。在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图片来根据学生的具体兴趣爱好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拉近学生和历史之间的距离,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学习兴趣。在练习巩固的环节当中,教师也可以从一些地方的文献当中选择一些资料,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印象,而课后的作业环节,教师就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查阅相关的资料内容,之后在下节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展示,寻找资料的成果也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的印象,强化他们自身所具有的民族认同感,以及国家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以教材为根本,发掘其中家国情怀教育素材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把握其中的内容,发掘其中与家国情怀教育有关的素材和例子,促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家国情怀。如高中历史教材中既有关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也有关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内容。


在这些战争中,出现了许多为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奋勇抗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还有为了抗击日军,吃着枯草、树皮和棉絮在林海雪原里坚持斗争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这些英雄人物为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收集历史资料、制订教学计划、准备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要抓住一些重要的点,如“是不是落后就要挨打”“如何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和平时代普通人应承担哪些责任”等等。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而精彩,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标。
        三、运用音像史学资料开展历史教学,加深学生情怀体验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图片史学资料、图表信息史学资料、经典诗歌史学资料等开展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而在现如今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深入教育领域当中,并且在教育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为音像史学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音像史学资料相较于文字史学资料以及图片史学资料而言,更具备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刺激以及听觉刺激,还不会受到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从古至今的相关历史资料都充分展示出来。
        四、研究历史试题,弘扬家国情怀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古今历史的发展情况,学习一些历史资料,提升历史学习能力。虽然考试依然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但是教师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判断学生学好历史的唯一标准。例如,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第27题以族谱为切入点: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题干点出了族规、家训的内容,如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些内容契合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考题以族规、家训的内容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教导人们修身齐家、忠君爱国。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是家国情怀的核心,而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非常重要。在历史学习中,教师要注意从这些方面落实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目标。
        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们加深对国家的认同与理解,还能够促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以及世界意识,使得他们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能够逐步认清自己的发展道路,以及身上肩负的历史职责,进而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做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观喜.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4):51-52.
[2]张彩霞.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36):124-125.
[3]陈小欣.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途径[J].新智慧,2020(35):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