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青
(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教育卫体局,陕西 西咸 713700)
同一篇课文,如果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能学习的写作训练点很多。下面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多角度挖掘文本中的写作训练点。
设计思路之一:学会用名词和形容词描写事物
百草园的词语都被赋予了生命的色彩。一是百草园的名词会“说话”。作者选取了表示具体名称的“小名词”,文中列举了14种事物的名称,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等,使文章显得有底蕴和厚度。二是百草园的形容词会“说话”。个性化的形容词讲究将人的情感移植到所描写的事物中,将这些物化的主观情感呈现给读者。菜畦“碧绿”,桑葚“紫红”,黄蜂“肥胖”,叫天子“轻捷”,无不充满童趣。经过对名词和形容词运用的技巧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完成了不少精彩片段
设计思路二:学会运用准确的动词描写活动
百草园雪地捕鸟中“扫、露、支、撒、系、牵、拉、罩”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孩子们兴奋惊喜之情,及从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模仿该写作方法,让同学们进行微写作,模仿鲁迅先生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炒鸡蛋》,结果学生写的部分效果较好。现摘录下一段:
首先将鸡蛋打碎,倒入一个碗中,在用筷子用力的向一方使劲搅拌,搅拌均匀后,把锅里放上油,等油慢慢热后,再将搅拌好的鸡蛋倒入锅中,用炒菜勺不断了翻炒,最后拿出盘子,把鸡蛋盛入盘子中。
设计思路之三:学会调动各种感官状物写景。
百草园第二自然段写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本段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先从整体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使描写内容既丰富,又条理分明,整体部分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部分由动物写到植物。其中“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态景物,“也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态景物。景物描写,层次井然。而且调动各种感官,描写得有声有色,鲜活生动。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视觉角度:写颜色,有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蜂之“黄”;写形状,有“高大”“肥胖”“拥肿”。听觉角度:鸣蝉的“长吟”声、油蛉的“低唱”声、蟋蟀的“弹琴”声。味觉角度:覆盆子“又酸又甜”。触觉角度:石井栏的“光环”。带领学生分析完后,让学生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设计思路之四:学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作者描写冬天的百草园时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如:“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突出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欲扬先抑,“抑”只是手段,“抑”的最终目的是“扬”,所以要在明确了“扬”的内容后有针对性地选择“抑”的内容。“抑”的内容要能与“扬”的内容形成对比,能鲜明地突出“扬”的内容。让学生用这一手法写一个片段。
学生的小片段如下:夏天一到,癞蛤蟆叽哩哇啦地叫,让人很讨厌,特别是这叫声使人心烦意乱,一到晚上癞蛤蟆自己睡不着,也不会让你安宁,一定要你不能入眠,要你听它的歌声,让人感觉它很自私。癞蛤蟆的外表很难看,这一点让人十分讨厌。可有一天,我突然在一本书上发现了这么一些字:蛤蟆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不要去摧残它,它们是保护庄稼的高手。如果没有它,我们的农田上不可能生出这么好的庄稼。我突然间明白了:蛤蟆虽然外表很丑,可它的心灵是善良、完美的,它这样无私奉献,我们却这样伤害它们,我一下子觉得很内疚,感觉自己是个恶人,身上充满了罪恶感。那一瞬间我决心不再伤害蛤蟆,也不会让别人去欺侮它。我觉得蛤蟆晚上叫是因为太累了,我们应该原谅它。
总之,一篇课文可以学习的地方很多,需要教师有文本觉醒和文本意识,研究文本,研究出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