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   作者:高静
[导读]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高静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东坎街道中心小学  224500
        摘要: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学生不能将阅读中的内容充分理解,所以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引导。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对阅读中的内容加深理解,同时也可借助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上的积极性。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尝试采用文本研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研读过程中能够掌握文本的内涵和结构,促进学生研读文本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朗读、认识生字词,而是要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重点句段,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领悟文章中蕴含的道理,对于文中精彩的词句能够进行理解,并能够掌握文章的表达顺序,理解篇章的写法。为了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上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提升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效率。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在尝试各种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问题思考引入
        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形式可使学生快速进入到阅读状态,是比较简单的阅读指导方式。这一指导策略能够让学生被问题所驱动,从而围绕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会逐渐寻找问题的答案。语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应紧扣阅读的中心,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大意。
        如,笔者在教授学生学习《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一课内阅读内容时,笔者便在让学生进行阅读之前,为学生布置了阅读的任务:“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想一想为什么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生死攸关的烛光》呢?生死攸关体现在哪里?”学生带着这一疑问进行阅读,在阅读过后,一位学生回答道:“文章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个故事,有一家法国的小旅馆,旅馆中的一家人私下进行着反法西斯的抗争,旅馆变成了情报联络地点。有一次旅馆的老板娘将情报放在了蜡烛里,但法西斯的士兵来到旅馆休息,点燃了蜡烛,要是蜡烛燃到藏情报的那一节,里面的情报就会被发现。所以蜡烛燃起的时候一家人都非常紧张,这关系着他们的生死。所以文章的题目叫《生死攸关的烛光》,里面所说的生死攸关的事情就是蜡烛燃烧,他们害怕被情报发现,会因此丢掉性命。”从学生的表述中,便可看出,学生对于文章的主旨把握清楚,能够通过笔者的提问了解阅读的主要内容。
        二、读中动笔勾画重点词句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对文本中的精妙词句进行了解,能够解读出这些词句的精妙之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的学习中真正掌握相应的阅读知识,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为了能够使学生关注阅读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阅读中动笔勾画出重点的词句,之后再对重点词句进行分析,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上获得良好的语文知识。
        在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授课《桥》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便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用笔将课文中的觉得精妙的词句勾画出来,之后大家一起对这些词句进行分享。一位学生画出了“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这一句。之后我问学生:“你为什么将这一句画出来了?”学生回答说:“我觉得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出了洪水到来的时候凶猛的样子。”另一位学生说:“我觉得作者的这个比喻,能够让我想象出一群马受惊的时候的样子,一定是不可控制的,四处逃窜,洪水也是这样的。”另一位学生分享了自己画出的代表洪水猛涨的句子“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并说道:“我觉得‘舔’这个字用得非常好,将洪水形容成了猛兽,将洪水暴涨的紧急情况也凸现出来,一个字却表达了很多个意思。”从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读到的重点词句进行勾勒和分享的过程中,便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阅读内容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提升教学的效率。


        三、组织讨论活动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为学生组织讨论活动的方式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读。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了解文本的表达技巧和表达方式,使学生对于文本中的内容、形式,或某个句子的写作目的均有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这样的研读方式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我在教授学生《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的时候,便为学生组织了讨论活动,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现孩子非常迫切地出去玩的句子,并找出孩子是怎样一步步失望的,母亲又是怎样对每次孩子的期望进行回答的,说一说母亲是否爱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对待孩子?在我为学生布置了这项讨论任务之后,便让班里的学生每4个人为一个讨论交流的小组,大家共同针对这篇课文的内容进行讨论。其中学生先找出了文章中代表孩子非常迫切地想要出去玩的句子。包括“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您说了去!”“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等句子。之后学生也对母亲地回答一一作出了总结,并形成了表格。学生在总结出这些内容之后,便开始讨论我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回答说:“我觉得文中的母亲一点也不爱孩子,明明答应了孩子的事情,总是向后拖,就是没想带孩子出去。”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母亲只是太忙碌了,在看到孩子哭了的时候,马上就开始安慰孩子了。”学生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便逐渐对于文中孩子的心情和母亲的境遇进行了深入了解。
        四、读后讨论文中表达内涵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渐了解课文中的内涵,使学生对文中的作者表达情感进行了解,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阅读中的知识。为了能够使更多学生在阅读学习后理解文中的含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读后讨论,让学生在阅读后根据阅读到的内容和信息进行讨论,进而使学生在阅读中的效率得到提升。
        在教师为学生授课《那个星期天》一课的时候,在学生读完课文内容之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对课文中所反映出来的人物情感进行讨论,让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心情变化,体会文中表达的含义。在学生读完这一课内容之后,我便让学生开始对文中“我”的心情变化情况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一位学生说:“我觉得文中的‘我’的心情由一开始的期待变成了失望。”接着,我问学生:“还可以说得更详细一点吗?‘我’是一下子就从期待变成了失望的吗?”另一位学生接着说:“不是的,当‘妈妈’回答‘去’的时候,我还是有些希望的。应该是从满怀希望,到疑惑,到焦急,再到绝望。”接着,我问学生:“那你们觉得文中的母亲是故意这样让孩子失望的吗?”学生回答:“不是,因为母亲看到‘我’哭了之后,一直再跟‘我’道歉。这表现出了母亲因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所表现出的自责和不安。”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便使学生理解了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指导策略中,问题思考引入的形式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从而了解文章主旨;情感氛围创设的形式能够给予学生愉快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深入阅读体验的形式能够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加深学生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教学评价多样的形式能够丰富学生理解阅读的层次,提升阅读境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展开阅读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将文本的写作顺序显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对文本写作过程有更深入地了解;运用信息技术合理安排课件的播放时间,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图片视频效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阅读中人物的情感。这样,学生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才能逐渐提升理解能力,形成对阅读信息的深入了解。
        参考文献:
        [1]王伟山,戚玲.优化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6):220.
        [2]滕榆.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实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7):179.
        [3]吴文聪.学而不思则罔——浅谈小学高年级阅读[J].亚太教育,2015(32):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