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丹娜
海亮高级中学,311800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阔步前行的势头之下,包括导学案在内的多种创新教学资源诞生,显著提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助力高中数学教育事业发展。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导学案的运用,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完成学案的基础上,深化数学知识理解,掌握问题解决办法。本文基于导学案运用,结合具体的案例,探索高中数学的高效教学策略与导学案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应用方法;教学策略
引言: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方案,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内容、流程等进行编制,意在指引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学习知识。高中数学教师要站在高中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策略,从学习目标、难点知识、分类思想、举一反三等方面来考虑导学案的运用方法,发挥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增强数学知识理解能力,提高习题的思路分析能力与解答正确率。
一、明确知识学习目标
例如,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等比数列》部分的知识讲解过程中,课前下发导学案,展示古巴比伦时期的数列记录、《庄子·天下》中的“一尺之捶”,将学生带入等比数列学习的情境之中,使其明确学习目标,简单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与定义,分析不同典故中蕴藏的知识,探究数列取值的规律,知道用表示数列,则有,,……,,明白该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项与前一项的比都为。展示等差数列的定义式与等比数列的定义式,使之能够通过对比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知道非零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导学案中的内容,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再配合具体的例题讲解,使其能够充分消化和吸收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等比数列与知识函数关系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点拨抽象难点知识
例如,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部分的知识讲解过程中,在授课过程中下发导学案,在学生了解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利用直线和圆的方程来判断二者位置关系,对比学案中给出的两种比较方法,明白两种方法的各自优势所在,也能够分清不同方法的差异。在导学案的点拨下,学生明白了圆的方程、圆的几何特性、位置关系等不同的难点知。教师知识后,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圆与圆位置关系知识填空题,使其明白圆与圆之间存在的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理解相离关系包含外离和内含、相切关系包含外切和内切,能够运用几何法来辨别不同位置关系。
利用多媒体教具呈现代数法,使之明白两圆相交时,将两式相减则能得到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通过利用导学案点拨难点知识,使学生直观的理解抽象知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三、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例如,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部分的习题讲解过程中,为良好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教师要结合导学案进行教学,出示导学案中的习题:解不等式。先鼓励学生自行求解,再根据学案提示进行分析,确定题干中的参数为分类讨论的主体,并分析了解主体的特性,由于题干中中的,因此;存在两种情况:或,即或。将以上信息整理后分析两种限定范围情况。情况一:且且。情况二:且,显而易见第二种限定范围情况为。再推导第一种情况,,得出且且,则,可知第一种情况的限定范围是,综上所述,不等式的解集为。通过进行分类讨论,细致分析和阐述不同情况下的条件,使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分类讨论来解不等式习题,根据导学案中的提示,将问题划分为若干部分进行解决,既考虑了主体的分类,又满足了主体的特性,有效弥补单一解题方法的缺点[2]。
四、提高举一反三能力
例如,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应用》部分的知识讲解过程中,利用导学案使学生回忆起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勾股定理、两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等有关知识。出示近年高考经典题目:在中个,为边上一点,,,,请求出的长。指导学生在学案的提示下先求出,再利用正弦定理求的长。方法一:根据题意知,,则 ,根据正弦定理可知,故。还可以联立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构造一个关于边的方程,从而求解。方法二:根据题意知,,则,根据正弦定理可知,则,根据余弦定理可知,再将代入得,解得。通过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深化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的理解,并指导其利用不同方法求解经典三角函数高考题,有效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与举一反三能力[3]。
结束语:
前已提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应当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结合明确知识学习目标、点拨抽象难点知识、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提高举一反三能力等有效策略,利用导学案优化课程结构,发挥其真正价值,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与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数学学生水平与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方异平.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的实践解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54.
[2]黄淑敏.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0:123-124.
[3]张宝龙.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