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学后教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中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下)   作者:陈丽娜
[导读] 随着时代教学理念的改变,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
        陈丽娜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三小学  311241
        摘要:随着时代教学理念的改变,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在当下高年级数学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要更加注重课堂小组合作教育,构建出学习共同体,通过“研学后教”构建出高效的合作课堂,全面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从研学后教的角度探究了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提出了该模式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致力于营造和谐氛围,构建出一体化的小学数学课堂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高年级;策略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集互动、探究、讨论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内涵在于教师提出问题或者给出任务,让同学们自主分配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答案,这一过程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研究,让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下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合作研究之后再进行教学,进而显著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一)打破传统教学局限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之一,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大作用,然而教师由于教学理念限制,仍在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佳,且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一味按照传统教学手段,课堂氛围十分低迷,师生间缺乏互动,而通过小组探究,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快乐,极大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在合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空间,缓和了部分学生的紧张情绪,学生没有精神压力和包袱,在课堂中畅所欲言、敢做敢说,进而让学生收获学习的自信,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并让其不断思考、探索和研究,全面提升其合作交流意识,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其合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限制因素
        (一)教学理念限制
        “学生是附属,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仍然活跃在各个小学数学课堂中,这一教学理念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不愿意去思考、不会去思考,进而大大降低其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教学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方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以后,教师并不予以重视,即使有部分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仍是以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学生无法在合作学习中畅所欲言,合作探究时间和内容有限,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遭到限制。
三、基于研学后教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中的策略
(一)科学划分小组,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以及发展认知,让每一位学生能在合作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和特长,全面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对象十分重要,如果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并不和谐,就会让小组“名存实亡”,成为一盘散沙,那么其学习效率自然难以提升。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合理安排合作对象,将小组人数控制在四到六人之间,并选择成绩优异或者领导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选择手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操作员或者记录员,明确每一位学生的分工,全面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其次,高年级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对于不喜欢的人和事物表现出较强的排斥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还要具备民主色彩,将志同道合的学生划分为一起,为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教学设计具有很多优点,它能够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思路,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设计相应的教学情节,充分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作用。比如在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表达自己对小学除法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小数除法的规律,然后小组记录员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进行记录,让学生根据这些发言记录自行讨论,发表出自己的看法,在学生探究之后,教师再进行教学,有效发挥出研学后教的作用。再比如在“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设计情境扮演这个环节,让小组成员分别表演“植树”的情境,让学生再情境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显著提升小组学习的效率。
        (三)先研后教,利用提问艺术构建出合作探究课堂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知识的衔接性和关联性,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全面分析和比较,高效的获得一些和该知识内容相近的知识。通过让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类别,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其次,“对话式”课堂同样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内容,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充分根据教学内容并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比如设计一个较为开放性的课堂论题,这种开放性且具有较大争论性的问题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讨论,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小组“先探究”,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事物,发散学生的思辨能力,待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教学。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升研学后教的实效性
        尽管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老师起到的作用仍然是巨大的,基于“研学后教”的小组合作讨论不仅注重小组间的自主探究,同样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合作探究过程中缺乏老师的正确引导,将会让学习效果直线下降,所以在合作学习模式中,老师要时刻观察每一组学生的讨论情况,不能让他们偏离主题。例在“统计与可能性”这一章节,老师可以在课堂是提出问题,“将0、1、2这三个数进行随机排列组合,我们最终获得多少组数?”然后老师就立即鼓励各个小组自行探讨出答案,学生们就会自觉地在草稿纸上对这三个数进行排序,然后对其进行统计,但是肯定会有小组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正了,学生们在得到老师的提示之后,肯定会自行的检查一遍,最后在老师的侧敲旁击之下,学生就会不知不觉探究出正确答案。
        (五)开展趣味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任何教学从来都是具有双向性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在小高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低下的情况下,数学教师应该在合作教学中添加一些趣味性的课堂活动,通过教学和课堂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提升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复习以往所学的知识,极借助于学生高昂的积极性无形中培养其合作探究精神。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只需要在课堂开始前简单的讲解一下本课堂的重点内容,剩下的就交给多媒体教学和学生自行合作探究来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很容易让学生够掌握各个重点概念、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元化的优势,为学生创建出一个师生互动的情景交流模式,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将自己作为团队的一份子,进而达到提升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目的。
四、结语
        从当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方式、理念、模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在合作学习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教师要遵循“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设计、实践研究中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先研究”,再“教学”,全面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肖岚.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探讨[J].新课程,2020(40):170.
[2]柳萍.探究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2020(35):148.
[3]郑世桃.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148.
[4]陈桂贞.基于研学后教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中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