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美
浙江海宁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314400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有关语言、文字、文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对其教育自然不能仅以简单的知识传授为主,更要注重对文学素养的积累与文学意识的培养。良好的文学意识对文学审美鉴赏、理解记忆、作品阅读、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等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渗透文学史知识、文体样式、文感知识与作者文风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文学意识的培养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学意识培养;教学探讨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育也摆脱了传统教育的窠臼,在教育教学更加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养成与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综合性与整体性发展。小学语文是文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文学意识的培养对文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学知识的渗透,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与意识培养,对其终身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渗透文学史,在历史格局考察的实践中提升阐释能力
对于文学意识的培养,首先就要提升学生的文学史观。知其史,学其文,引导学生对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在进行文本的学习时,能够“对号入座”,将文本内容置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中,继而对其进行分析与理解,可以使同学们与作者之间更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对文章讲解时应注意对其背景的解读,让同学们在特定的时空之中完成对文本的阐释。如在进行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示儿》这一充满爱国情怀的古诗学习时,教师应为同学们渗透南宋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了解南宋在金兵的进攻之中节节败退,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社会现状,从而使同学们与诗人陆游之间的情感达到共鸣,体会到他字里行间的悲切与愤慨,还有对收复失地、一雪国耻、祖国统一的渴望。通过对史料的了解深化对作品的认识[1]。
二、渗透文体样式,在感知文体过程中提升文体判别能力
文学体裁之于作品思想如人的躯体之于灵魂。因此在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学中,适当渗透文体样式,在同学们的头脑中勾画出朦胧的文体意识,对其文学意识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助益。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对不同的文本样式进行总结与归纳,引导同学们对不同的文体形式进行感知,在进行文章的理解分析时,面对不同的文体样式采用不同的理解方式,增强对文本的理解与辨别能力。
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这一首古诗的讲解时,对于唐朝时代的七言绝句这一文体,教师也应展开相应地介绍,让同学们了解到唐朝古诗的特点与七言绝句这一体裁的特点,为其日后的古诗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对于文体有进一步的细化与区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2]。
三、渗透文感知识,在感知语言魅力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良好的阅读文感是理解分析的基础,有利于对文本进行宏观把控与欣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文本领悟主旨,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进行文感的训练。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基本的熟悉与了解,将知识信息留存在脑海之中,继而在分析之中对主体进行提炼,弄清文章间的内在联系,在对语言的品味中,提升自身的言语能力。如在进行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文的讲解时,教师首先应引导同学们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与内容,对作者小时候花生收获节的经过有完整的了解与体验,继而通过对“父亲的话”等言语的分析,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弄清文章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语言的应用手法,促进同学们言语表现力的提高与文学意识的提高[3]。
四、渗透作者文风,在作家与作品的比较中提升辨识能力
作者不同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社会地位、情感体验等因素使不同的文学创作者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文风,而文学意识的培养当然也离不开文风的渗透。故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不同作者的语言风格与作品风格进行剖析,引导其对文本语言与风格进行赏析,培养其良好的文学素养与鉴赏能力。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这一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对东北女作家萧红的文风进行渗透,使其感受到作者诗化的叙事手法,在进行作品的描写时富有诗的内在激情与真挚感情。“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通过对特点语句的鉴赏,提高对作品的辨识能力,从而达到文学意识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学意识的培养对语文的学习、阅读的理解、文学素养的提高都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学史知识、文体样式、文感知识与作者文风的渗透与学习,可以使同学们加强对文本的了解程度,拉近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提高文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与文本分析能力,是提高文学意识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易剑云.渗透文学意识,培养语文综合素质[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02:5.
[2]曹光文.小学语文课堂对学生文学意识的启蒙[J].中华少年,2019,20:149.
[3]王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