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进行活动课教学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余晓洪
[导读] 随着新教育的实施,其十大行动之“聆听窗外声音”行动成为很多数学老师活跃课堂、提升数学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
        余晓洪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西苑中学:(邮编622750)
        随着新教育的实施,其十大行动之“聆听窗外声音”行动成为很多数学老师活跃课堂、提升数学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进行数学活动课教学有助于学生缓解疲劳,活跃神经,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结合我多年数学教学实际,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交流,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注重学情,写好教学设计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何脱离学生、脱离实际的教学都是无效的教学,会贻误学习时机。对于学生来说,活动课内容丰富多彩,教师教学形式就越灵活多样。而活动课教学突出其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等特点,会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教师在上课前,首先要进行学情调查,准备好实物教具如教学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等。开场白也很重要,关系到是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往往对一些形象具体、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产生兴趣。数学老师应该在上课前积极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确定教学思路。活动课是最受学生喜欢的课型。例如,在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时,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角的平分线,并画出角的平分线,然后任意选择角平分线的几点,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点到角两边的距离,总结规律,得出角平分线的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这一结论。教师把活动课上“活”,可以把抽象的,枯燥的知识活化。这样,数学课堂既生动有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培养兴趣,激发课堂热情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可见培养学生兴趣是学生对其他学科关注和执着的基础。在数学活动课中,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确保他们能大胆地猜想、勇敢地探索、科学地实验、正确地归纳和总结,并能跟他人进行必要的辩论,真正与学生建立起开放性的、探索性的活动课气氛,让参加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激起并维持较为强烈的创新欲望。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是上好活动课的精髓。老师要想方设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才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教师在每次活动课前,要准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洞察能力。例如,在教学《因式分解》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前所学过的平方差公式,将容易出错的地方讲解清楚,并利用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逆用,转变为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就可以帮助学生清楚的掌握公式内容,而不至于出现知识性错误。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中。


三、小组合作,培养探究能力
        新的考试制度让应试教育如火如荼,很多学生大战题海,为了上升的分数各显神通。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学生自己进行数学思维过程,梳理解题思路并在相同思维能力的学生群体之间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维效益。比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这一节课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思考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为什么k≠0且k为常数是反比例函数y=k/x的成立条件呢?如果将x为自变量和y为x的函数倒过来,说x是y的函数行不行?反比例函数图像有哪几种?其规律和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有利于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自主提炼知识结论,不但可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能提高学生成就感。
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学习中成长提升自己。
四、关爱学生,树立学习自信
        任何教学都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引路人。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激励学生创新,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奇思妙想,甚至不着边际的想法,都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支持学生开拓创新,宽容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赞美诗。数学课堂是生活服务实践园地,是素质教育的发展有力保障。赞美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评价。课堂中一个温和的眼神,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活动课教学的时空具有很大的弹性,它因特定的活动内容和进程的不同而各异。为了保证活动的完整性,时间的分配可以相对集中,教学空间则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室或学校,而应该延伸到适于不同活动内容的特殊空间和环境,在合适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展开活动,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在鼓励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勇敢。
        总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新教育的实施,促使教师要积极探讨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引导学生数学思维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获得新知识,培养能力。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付出和经历。而大力开设活动课教学,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激发潜能,提升兴趣,活动课已经成为众多数学老师提升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质量的最理想选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