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刘玉玲
[导读] 思维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物理课堂的重要任务。
        刘玉玲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城英才学校
        摘要:思维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物理课堂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敏捷性 深刻性 独创性
        思维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是学生独立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根本上说来就是要是学生勤于思考,肯动脑筋。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这也是目前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一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 ,即思维的速度。它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某一问题 ,经过短时间的思考迅速作出反应 ,也就是快速抓住问题的本质 ,迅即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的主要方法是巧设疑难 ,激发思维。“思源于疑” ,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 ,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在历史教学中巧设疑难 ,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促使他们开动脑筋 ,活跃他们的思维活力。实践证明 ,这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极好方法。例如,在讲摩擦力时,可以先提出问题“现代生活中的汽车,自行车等车轮为什么用橡胶做成的呢?为什么不用钢铁更耐磨的材料呢?”从而引出摩擦力的作用,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去认识摩擦力。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有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二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深刻性集中表现在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深入地思考问题,系统地、一般化地理解问题,预见事物发展的进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1)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教材的典型例子,拨笋式地展开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刻思维。例如:物理公式,定律,概念,是比较抽象的物理理论,光靠老师讲评还不行,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如果我们把理论回归现实,用实验来展示给同学们看,这样把抽象转化为具体,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再如反冲这一节 我就自制了一个气球小车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反冲。好多地方我们应该自己动手,制造一些简单的物理教具,特别是学生难以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地方,通过师生互动,在思考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果。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时不能死记硬背,要做到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

比较法在物理概念定义中,比较常见,若可以让学生通过概念的构建来提炼比较法,进而理解比较法的内涵,并利用比较法对概念进行定义,学生就能将学到的知识真正内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明显提高。
        三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物理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要鼓励学生发表和老师不同的见解,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量余地较大,更要好玩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八年级是物理的起始阶段,新课的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影响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四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可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比掌握真理更为重要,比获得现成得知识更有价值,教法和学法归根结底是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不能满足于学生的“学会”,更引导他们“会学”,教是为了不教。(2)教师要掌握十种基本思维方法,即分析与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归纳和演绎。知识的类比和归纳,例如“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比较”,“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电功率的比较”等,通过比较不仅增强了知识的联系,而且领悟了大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学生掌握它们,就可以少走弯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物理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画,实验,多媒体,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把教学活动变为学生的“思维体操”,突出思维方法的训练。
五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学生对史实表述的语无伦次,张冠李戴,杂乱无章,这充分说明了学生思维的混乱。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物理教学中,通过物理课后题目,口头回答问题和参与一些有争议性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化学生的思维。
  总之,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灌输的过程,它和知识的传授不一样,是一个学生主体意识的体会,感悟过程,它依赖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物理课堂中让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概括和综述,使之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对学好物理乃至其他学科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1)《新校园》
           (2)《山东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