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石拱桥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3月   作者:朱钟昕
[导读] 又有人说,世上没有渡不过去的河,只有过不完的桥和走不尽的路,但无论这路通向何方,它都是一个又一个游子思乡的梦。

文/朱钟昕

        在寒风逐梦的夜里,在柔情的月光下,画面呈现的小桥流水人家,还有谁会在一幅故乡的画卷中徘徊。
        在我们老家,山深,河道多,各式各样的,有三根二根或独木搭建而成的小木桥就很多,这种小桥最适合在小河小沟中杠起来,也是最简易最实用的桥了。
        然而,让我走得最多,走得最舒服、走得最踏实、走得最难忘的桥,就是我们沙店的河段上的桥屋和石拱桥了。
        桥屋建造在沙店河上,是连接沙店东街和西街的纽带。这座桥全长二十多米,宽一丈余,是沙店河段上最牛的一座桥了。这座桥屋在八十年代初,我刚上中学时就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不堪重负,满足不了人们出行的需求了,于是乡民们就拆掉了这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桥屋,就地重建了一座新的石拱桥。
        在沙店桥屋上游三四里处的河道上,还有一座比这桥屋小,但比桥屋更古老、更结实、更牢固的独孔半圆型的石拱桥现今仍然健在,乡民们都叫“捲蓬桥”。桥头有个石碑,记载了这座桥的来历,可惜因为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小时候大人们抱未满周岁的小孩经过此桥,都会丢下买路钱,如果没带银锭(硬币)就会绕道走,我至今没搞明白,这是为什么呢!
        捲蓬桥连接着我们深山内的几个大队上千户人家的出行,还是江西田坵老表几百户人家的谋生通道。
        捲蓬桥脚下,清澈的河水,在阳光下漾起春波。


徜徉在小桥上的我,看那儿时的风景从脚下铺展,听两岸孩儿的啼哭声,棒槌的槌衣声,还有行走桥面上卖货郎的拨浪鼓儿的叫卖声,一次又一次地渲染着童年往事。
        小时候,爷爷第一次带着我过捲蓬桥时,爷爷说,当年沙店的王员外在这过河时,走得急,落在跳石上的脚踩歪了,摔了一跤 ,后来他倾囊修建了此桥。
        在此桥竣工刹桥精那天,要用活物祭桥。一个住在桥头附近的一位将近八旬,姓吴的一位老大爷,一大早换好衣服,就来到了活物祭桥现场。在石匠举起一块小长方石向桥墩早留好的方石孔塞去,准备刹桥精时,站在桥面的这位吴姓好心人,将要跳河以身祭桥的一刹那,突然,他家的一只大黄狗,猛然冲向桥墩撞击而死,替它家的主人守桥来了。也许人们被这些善良的心感动了,这就是后来抱孩子,丢下买路钱的原因吧。
        后来,踩着这座古桥长大的我,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其现后嗣族人重立的石碑中,才知道这座桥是在乾隆年间,乃王姓三槐堂王兴淮大公所建造。
        如今,潺潺流水,把鹅卵石洗得玲珑剔透。走在桥面上的我,发丝亦在水中,黑白分明,倚靠在桥栏上,看春水浸染红霞,此时我诗歌的韵脚,正好压在黄昏美好的故事里。
        站在秋天的尽头,看那片片落叶,随着河水飘移而至,它是披着白雪的幽灵;它是守在桥中老黄狗的玩伴;它是黎明春潮涌动叩响春天门铃的手。
        又有人说,世上没有渡不过去的河,只有过不完的桥和走不尽的路,但无论这路通向何方,它都是一个又一个游子思乡的梦。

朱钟昕: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梦想故土》曾获《散文百家》第十三届文学评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出版有散文集《小卷怡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