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菲燕
绍兴市培新小学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诗歌不仅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和积淀,也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轨迹,传递着特定的情感思想与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在整个素质化课堂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对此,本文也将以小学低段的语文课堂设计为切入点,从儿童诗诗的读和写出发,分析读与写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并探讨儿童诗的读写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真正意义上激发出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低段;儿童诗;读与写;结合;
策略分析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对外界事物都抱有极为明显的探知积极性,而且也十分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就是天生的小诗人,语言也洋溢着天真和浪漫。对此,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好儿童诗这一资源,推动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为学生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推动他们文学素养的多层次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一、分析读与写之间的依附关系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我国本身就是拥有5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古国,拥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在文明长河中也形成了不同的语言和文字文化,这也就意味着,语文教学也需要涉及到各式各样的内容,在文章的形式表达上也存在明确的不同。就儿童诗的写作来讲,在角度选择和手法应用等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创作出的文章也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教师也需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更多的词汇,适应不同的表达手法,了解不同的诗歌体裁,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除此之外,阅读也可以让学生的情感积累变得更加深入。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他们的社会阅历相对单薄,对许多情感的了解也十分稀缺。但在阅读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养成正确的情感认知,了解社会发展的脉络。例如,在阅读与爱国有关的文章或者书本时,学生就可以从中领会到作者的爱国情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阅读与家庭和思想有关的故事时,学生也可以进一步透过作者的笔法感受到思乡之情,形成正向的情感价值观。
(二)写作能力限制着学生的阅读水平
从表面上看,写作能力与阅读并不存在明显的直接关系,但却可以在本质上反映出学生的阅读水平,如果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优秀,那么阅读理解能力也必然十分突出。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在脑海中勾勒出思路和框架,然后运用不同的手法和形式进行创作,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融入自己的情感,由此来增强写作的效果。这也就意味着,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无论是在文章的结构安排,还是手法运用上,都相对到位,他们可以更好的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到作者展现出来的行文脉络和思路,领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与内涵,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
总的来说,阅读和写作之间是相互依附的关系,教师必须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推动这两者的结合。在过去,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割裂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把两者独立分开,分别传授,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把在阅读时获取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训练中,使得创作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情感和内涵。另外,部分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技巧的训练,并没有意识到阅读积累的作用和价值,只注重写作教学,忽略了阅读教学,这就导致学生的练习状态十分被动,虽然掌握了很多写作技巧和方法,但在下笔的时候却言之无物,不知道如何构思,也不知道填补文章的空白,导致作品读起来没有一丝情感。对此,教师必须要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联动,让两者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二、分析小学低段儿童诗读与写的结合方法
(一)通过诵读积累更多的素材
从新课标对语文教学作出的规定来看,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诗歌的针对性教学。就低年级学生的成长来讲,教师应当引导他们诵读儿歌,儿童诗或者是意思较为浅显的古诗。就中段学生的成长来讲,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诵读优秀的诗文[1]。对高段学生的成长而言,教师仍旧要引导他们继续诵读经典的诗篇。由此可见,诵读贯穿了学生诗歌学习的全过程,也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教师就应当针对低段儿童的成长,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要保证他们在学习儿童诗的时候,做到发音标准,普通话要流利顺畅,凸显出普通话训练的要求。而且,教师还应当让学生读出韵律和节奏,要突出诗歌中的停顿或者是重音等关键节点,并让学生通过语调和韵律,体会作者展现出来的思想,感受到儿童诗的魅力和价值。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多多背诵并积累,注重对古诗词的情感运用,为后续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生活来丰富想象
从小学低段的儿童诗歌内容来看,其自身本身就有生动活泼的特点,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富有童趣,表达了美好的愿望,能够给小学生带来心灵上的洗礼和熏陶。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他们在读儿童诗的时候,所感受到的情感是尤为平静且浅薄的,并没有真正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当注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拓展和延伸,融入生活,为学生开辟更加丰富而广阔的学习天地。例如,在学习《问银河》这篇儿童诗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先让学生阅读全文,然后向学生进行提问:你们还希望把“什么”放到“哪里”?引导学生展开无限的联想和想象[2]。
(三)展开仿写和临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让学生适当的仿写儿童诗,由此来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造更加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懂得观察并表达。在这里,教师要先让学生仿写儿童诗的基本句式,让他们的语言学习拥有更加有效的参考。而且,教师还要让学生模仿儿童诗的章法结构,小学低段的儿童诗虽然简短,但却也体现了明确的章法,无论是动词的连用,还是语气词的反复出现,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真实的画面感。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小学低段儿童诗读与写的结合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应有之策,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诵读的积累,生活元素的提炼,仿写和临摹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儿童诗读写结合的方法,充分尊重了小学低段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认知规律,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在未来,教师也应当继续呵护学生的诗意想象,要让学生拥有富有诗意的童年。
本文作为课题《童心 童诗 童趣——小学低段语文儿童诗“读赏创”的研究与实践》的支撑论文。
参考文献:
[1] 姜兰芳. 童心飞扬,充满诗意——浅谈低段学生的儿童诗创作[J]. 新课程, 2020(26).
[2] 王旖.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