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立体几何教学论述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杨艳
[导读] 伴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阶段教育的核心内容
        杨艳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第五中学  510900
        摘要:伴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阶段教育的核心内容。高中阶段对于课程的安排较为集中,同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及难度。针对高中数学学科而言,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显的尤为突出。因此,在高中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对空间几何图形的认知,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进而激发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然而,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如何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立体几何相关内容,以下就这个问题制定有效对策并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数学教学;立体几何
        前言
        新形式大背景下,新课程的逐步优化,促使人们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追求。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式以及效果也受到更多的关注。我国倡导素质教育,众多教育工作者已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然而,就目前教育形势而言,部分高中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大多教师依然遵循以往的教学理念,教学质量逐渐下降,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以核心素养为背景,有效处理高中阶段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应及时构建高效课堂,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不断优化教学理念
        目前就我国现状而言,高中数学实际教学中,大多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无法同步于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同时也脱离了素质教育的核心方针。针对部分数学教师而言,其对核心素养的具体含义认知不足,同时对其也不具备相应的探究精神,导致无法彻底全面的理解及感悟高中阶段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真正含义。不仅如此,更有教师不具备一定职业素养,以消极、懈怠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以核心素养为背景,针对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促使其不断学习数学教学核心素养,以此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以及探究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深入分析并科学探究所遵循的教学理念,进而明确优化教学理念的具体策略以及将其贯穿于实际教学的具体方法[1]。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高中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更高效的解决问题,首先应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于此同时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并培养学生思维空间认知。然而在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前提在于必须具备大量的教学经验作为基础条件。立足于宏观角度,对具备的经验做出准确判断以及明确引导,教师适当创设问题情境模式,从中选择出对应的问题,构建有效的数学知识体系,之后借助积累的数学资源,对构建体系进行详细分析。因此,数学知识体系能否有效构建不仅取决于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还有对独立结构的认知能力,然而我们需要通过社会实践以及切身体验获取充足的经验。以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为例,教师应营造有效的问题情境与相关知识体系建立密切联系,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感触知识体系构建的整个思维过程,并总结有效经验。
        例如我们在学习《立体图形的直观图》这一课时,教师首先明确教学重点,学生全面掌握斜二测画法,为之后绘制直观的空间几何图形奠定基础。数学教材出示的例题,详细介绍了绘制平面图形的科学方法、重要步骤以及核心重点,即必须确保多边形顶点的具体位置进而绘制出理想图形。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严格掌握直观图形之间的尺寸关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模式向学生出示具有典型的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进而引出本节新课,在绘制几何图形时,一定要确保其具备立体感,还要将图形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教师引出直观图的概念。在绘制三视图时主要用到借助正投影,其也广泛用于工程图的绘制。

然而三视图不具备较强的直观性,所以通常情况下斜投影以及中心投影在直观图绘制时使用较为频繁。其中中心投影可以直观的展现空间图形,但是绘制方法存在一定难度,也不便于测量,所以,数学实际教学中,绘制立体几何空间直观图时主要借助斜投影来完成,将空间图形直接在图纸上绘制,借助平面图形体现空间图形,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虚拟形状,便是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在整个直观图绘制过程中,教师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学生也对空间思维有了全面认知,进而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绘制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并将其与数学难题解题思路紧密结合[2]。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认知
        众所周知,新课程的不断创新,相关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新课程改革着重指出学生在教学课堂中占据重要的主体地位。因此,针对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开展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认知,彰显出学生的重要地位。
        例如我们在学习《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教师应出示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的相关图片,之后将学生划分小组进行探讨,分析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此提升课堂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空间概念的想象力。讨论结束,教师选择学生回答问题,并做出补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现并思考,进而合理准确的整理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在学习探讨过程中,全面掌握了本节课中的位置关系,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引入小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构建师生和谐关系,学生之间也建立起深厚友谊,同时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也充分体现出来[3]。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多样化教学,培养学生抽象素养
        针对高中数学立体教学,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抽象素养。第一,以立体几何图形具备的特征为背景,营造有效情境,促使学生切身感悟教学核心内容。就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简单概括为:教师以立体几何图形中的“形”为突破口,促使学生自主发觉图形整个的变化过程以及对数量的影响;第二,以教学题目为主题,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在其中不断探讨分析,全面总结图形变化的具体形式;第三,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实践过程中切身体会图形之间的变化,并对其中的相关定义进行整理、归纳,最终将数学教学中抽象的几何概念及定义具体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立体几何,不仅增强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对空间关系的想象力也有显著提高。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促使立体几何教学效果实现理想状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同步于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提升学生对数学立体几何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以此促使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提高,为之后适应社会的发展奠定稳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静.计算机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S2):1-4.
        [2]吴丽娟.知其变更应知其所以变——对新课标下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认识[J].数学通报,2009,48(04):10-13.
        [3]孙强.高中立体几何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01):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