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波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重庆万州 404000
摘要:正在悄悄地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网络技术时代,在信息技术的革命,媒体传播和网络博客的多样化中已经流行,这种变化属于“交互式数字复合媒体”时代。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将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新主流的巨大网络技术的挑战。改变人们的思想的网络技术的时代正在悄然来临。
关键词:网络技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一、网络技术的特点
1.主体的个体化和隐蔽性
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中,人们有权在技术呈现出强大的交互性和多样性的网络上匿名搜索,交流,解释和共享,发布自己的观点并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拥有足够的平台来解释其观点并满足人们需求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无疑会增强互联网用户的参与度,与他人交流是内在感觉的自然表达,作为技术时代的参与者,他们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信息的生产者,还是信息的接收者,哪怕是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1]。在具有个性化和隐蔽性特点的互联网上,使用网络技术的每个人同时承担着传播者的作用。由于当前的网络环境对相关法律信息主体约束力不强,互联网氛围的不和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内容的大量和共享
网络技术中有很多分散了人们注意力、人们无法完全接受的信息。为了实现信息流动并从网络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会选择更多刺激性的标题来激发网络受众感觉的一些自媒体,创造更多的导致互联网信息碎片化加剧的平面信息,为人们带来更强大,更令人兴奋的沉浸式阅读体验,而且信息可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得更立体,显示更多的共享,但该技术可以使人们的注意力就会迅速下降。
3.内容的虚拟性和泛娱乐性
网络技术提供了无限地扩大事物娱乐性的虚拟环境和泛娱乐。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在现代信息环境中,网络上的以换取点击次数和喜欢次数的媒体,生产越来越多的娱乐信息,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造成极大伤害,极大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降低他们的信息整合,洞察力和判断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判断和反思能力[2]。
二、网络技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影响传统思想教育的时空限度
随着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特点的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大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的网络技术时代的到来,现代学生进入了打破了学生发展的传统时空限制的“数字生存”时代,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换网络信息的重要方式——博客和网络空间[3]。新的媒体技术平台信息传播非常迅速,已经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自己,成为技术时代的话语权领军人物。新的媒体技术平台提供的丰富的信息内容有助于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大学生本身也是信息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参与者。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将面临筛选信息的困难。传统的单向教育教学方法正在逐渐消失。现代大学生的教育因为这种从“一对多”到“多对多”的网络个性化信息传播方式而更具特色。
(2)逐步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
伴随着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网络技术时代,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生产,传播和接受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园生活,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被动和单向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课堂,通过对大学生交流互动,他们对教育者增加的各种思想教育信息有自己的见解和分析,不再盲目跟进。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
网络技术的开放性消除了知识的界限,使传统文化不再处于“垄断”状态,对教育者的传统教育现状提出了挑战。互联网技术时代下,促进了文化传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教师和学生可以同时获得各种思想政治学习资源,都有联系和发布网络信息的权利,甚至学生获得的信息也早于教师[4]。这种发展态势为大学生表达意见提供了平台。此外,互联网上的信息既复杂又混乱,导致公众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誉,对教育者的教学水平的怀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信任危机。同时,互联网信息可能会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负面影响。
三、网络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策略
(1)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
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工作决策中要大力推进网络化进程,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参与学生网络活动的优惠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支持,探索学生网络行为的工作方法和真实规律。同时辅导员应积极开展八小时以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网络行为的综合程度和有效性。其次,高校应建立网络工作体系相应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规定辅导员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的时间和具体方式,减少辅导员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辅导员的个人博客和微博进一步完善,对其建设质量提出明确的要求,并鼓励辅导员与与学生进行进行思想政治互动,与网络空间的学生紧密联系并进行深入交流[5]。
(2)深入学习和建设学生愿意接受的信息网络
基于对学生网络需求和习惯的深入研究,在校园论坛,门户网站,学生自主网站等方面开发手机用户平台,加大校园网络硬件设施的建设,建设一个功能强大,具有较高用户体验的学校网络资源,如学校门户网站和系统应用平台,提供给学生更加丰富的信息和软件资源,供其网络浏览和资源下载,提高网络速度。
(3)善于利用“大数据”指导工作和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大数据的特点。“大数据”是指庞大,有效和多样化的数据集[6]。目前,一些高校开始使用数据分析指导工作实践。在高校中,教学管理系统,门禁系统,“一卡”消费系统等包含丰富的信息和常规内容,例如学生的,生活习惯,消费状况等数据记录。基于网络技术的系统工具,高校要重视这些校园网络平台,掌握了解大数据中的潜在信息和数据人才的培养技术,分析学生的行为,指导工作实践和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评《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张洁.中国科技论文.2020(03).
[2]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导性研究[J].赵国朋,郑秋文,高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02).
[3]手机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田野.公关世界.2020(12).
[4]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J].江平.热带作物学报.2020(07).
[5]关于新时代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探[J].邹家钰,刘祖平,白鍊,唐万珍,陈小玉.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37).
[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J].朱思宇.智库时代.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