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妮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第三初级中学 542807
摘要:初中地理是学生接触地理知识的开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是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基础,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较低,沿用与当下教育趋势及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不相匹配的传统教学方法,延误了教学进度,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新时代下教师应用先进的辅助工具,秉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关键词:浅析 初中地理 和谐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构建
引言
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气候特性以及适宜人类居住、动物生存的学科,与我国农林、牧业开展、气象管理等息息相关。地理研究包括分析地区性气候形成的原因、地理环境的分布规律,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有助于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地理知识在农业、工业、建筑业中有较强的实用性,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较多便利。初中地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决定性作用,对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初中生处在对地理知识的懵懂阶段,如果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就会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没有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效率。
一、构建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首先,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助于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地理教师需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充分构建高效课堂,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有更多收获。其次,和谐高效的地理课堂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缩小两者之间的隔阂,真正的实现教学相长,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教师也可以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盲区
(一)学生的兴趣不足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高效课堂得以构建的支柱。部分教师出现了教学偏差,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过于关注,严格按照教材大纲进行分析研究。在中考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导致学生认为地理知识的学习十分枯燥及乏味,部分学生出现了消极应对的现象。学生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学习上,无视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和兴趣。因此,地理学科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不容乐观,教师在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障碍以及问题。
(二)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初中阶段课程繁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果教师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成绩很有可能就会下滑,更不用说课程的学习成效了。一些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没有多花心思,还是囿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无法与教师互动,导致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三、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兴趣是相关认知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在《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这一节,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可以播放《航拍中国》相关区域的纪录片。《航拍中国》这一纪录片从俯视的角度展现各地的风光,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观察到各地风貌,体会各种自然环境的美感,其对于激发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好奇心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这一重点知识点中,教师则可以开展相关的地理实验活动,在这一实验活动中,教师需要设计四组实验,分别测验植被覆盖和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而以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仅能更形象地认识到人类的砍伐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巨大影响,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也更高。
这样,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这门学科的生活性更为明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最为紧密。因此,教师需要抓住这门学科的本质特征,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生活化教学元素的融入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其中,教学内容的拓展最为关键,教师需要以教材为依据,关注学科知识的相关情况,确保学生能够实现更好、更快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教材联系实际,要求学生以实际案例分析,以生活化元素的合理利用为依据,教师需要着重分析重点难点,确保对症下药。例如,在进行时差这一专业地理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回忆在之前所学习的地理运动的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扮演太阳和地球,通过简单的演示让学生分析出现时差的具体原因。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既能够体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还可以更好地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增强学习能动性,意识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价值。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效果
当前,多媒体与课堂教学已经实现深度融合,这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教学趋势的创新型教学方式,更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法宝。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地理课堂中,可以有效提升地理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说,能够帮助他们轻松愉悦地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学习七年级“聚落的发展变化”这一课时,学生对“聚落”这个概念没有太深入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聚落”的发展进行有效呈现,进而分析聚落的形成、聚落的发展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课程学习,提高对课程的认识,结合多媒体展示的资料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讨论。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就能高质量地完成课堂目标,学生也能轻松地掌握课堂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地理教学目标。
(四)实施分层教学,突出主体地位
教师在学期开始时,可综合客观地评估班级学生的学科能力,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类型,继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教师在七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地区》的教学中,针对品学兼优的“学霸”,教师就要询问较为深入的问题,如“详细讲一下东南亚与中东地区的经济特点,并且简单说一下该地区经济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别与类似,以及该地区经济发展是如何形成以上特点的”。这类综合性的问题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切实深化其学科能力。针对学困生,教师要提出较为简单、基础的问题,如“中东、欧洲西部、极地地区在地图中的位置,该地区的地形特点及气候特点是什么”等,强化学生的基础,提升的学生核心素养。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照顾到班级每一位学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本身,而要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渗透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为了践行新课标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着力构建高效课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改变教学方式。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只有教与学相辅相成,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法坤.构建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考试与评价,2020(07):130.
[2]赵丹丹.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分析[J].考试与评价,2019(11):68.
[3]徐学奎,刘庆庆.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分析[J].科幻画报,2019(03):143-144.
[4]完么草.浅谈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3):78.
[5]郝希为.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