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佼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第一小学 广西 百色 533199
摘要: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为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变革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要求。语文是小学生必学的科目,学习语文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够为其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需要合理利用语文课程当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思想、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教育工作,更多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从多个角度出发,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针对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渗透方式进行了简要分析,期望能为相关语文教育人员的具体工作提供助益。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实践;渗透
引言
语文是所有学段学生需要学习的基础性科目,并且具备高度的综合性,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合理的利用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还可以对学生起到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合理设计语文教学规划方案,力求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为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以及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概述
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本身需要具备的,能够与其终身发展相适应,与社会建设与发展进程相契合的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与个人能力,需要重点强调学生在品质修养、社会责任感、民族意识。自主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基于此,语文教师在具体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要从学生的品质与能力方面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使其能够快速理解课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与情感感知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更多的采取创新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其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目前语文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通常会使用灌输式、说教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在讲解语文知识时,只是依照教材内容照本宣读,为学生讲解语文课程当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并将其书写在黑板上,而学生仅仅处于听众的角度,将教师所将的内容进行记录,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并未完全消化理解。此外,由于教师经常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程度严重下降,甚至对语文课堂产生抵触情绪,难以获得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缺乏针对性
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与成长经历不同,在个性以及学习能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经常会对所有学生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并未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人喜好、学习能力以及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差距逐渐拉大,学生在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果方面呈现两级分化的状态,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来讲,可能会导致其失去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三)语文教师并未针对语文课程进行情感方面的延伸
语文教材当中有许多课文都是与亲情、友情以及爱国之情相关的,如果采取合适的方法讲解这部分知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然而,一些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仅仅关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提升,对教材当中的一些延展内容以及具备高度教育意义的内容采取忽视的态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优化具有十分不利的作用。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对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点进行综合考察与分析,以此为依据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此种层次并不具备不公平性,而是方便教师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所有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高段、中段与低段。高段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方面都较为优秀,教师在每节课程结束之后,可以要求其在掌握课程内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前提下,适当的进行拓展,例如查询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文章、文献,并进行阅览,或者更多的做一些阅读与写作方面的练习任务;中段的学生往往成绩处于中游,基础能力较为牢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更多的理解课文的主旨内容,或者更多的探索一些学习语文或者提升自身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技巧;低段的学生往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靠,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更多的询问这些学生是否有一些内容没有理解,并要求学生将课程内的基础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将基础打牢,再循序渐进的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通过使用分层教学方法,可以使班级内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能力方面的提升,获得更加优质的语文学习效果,对于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能一味沿用以往所使用的单一且无趣的语文教学方法,而是要顺应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更多的应用新型教学方法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比如,教师可以更多的将多媒体设备应用于语文课堂,向学生更多的展示关于语文课程内容的视频、图片等内容,如,当教师讲解小学阶段的《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极具美感的秋雨图片或视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这篇课文,使其能够在情境的烘托下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感受文字当中描绘的景象,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再比如,语文课程当中有许多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合理的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进行联系,并向学生进行提问,在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有效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如,教师在讲解《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可以向学生提问:“在大家的印象里,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并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身意见,通过问题的引导强化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如果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正值雪季,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开展一些语文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合理应用上述语文教学方式,能够起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教育改革工作正在逐步推进,语文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当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应用合理的语文教学实践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效增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晶晶.如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于语文教学实践中[J].文学教育(下),2020(12):180-181.
[2]林丽贞.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20(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