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峰
惠州市白石小学,广东省惠州市516001
摘要: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农村生活的特点,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将教材中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本文从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捕捉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使教学导入生活化;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创新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精心设计作业,理论联系实践,使课后练习生活化等方面对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引言:新课程标准改革提出,课堂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在自身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发散思维,实现建构性、创新性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为感化生活,而生活可辅助教育,教育因生活需要而存在。因此,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生活,这就决定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绝对关联性。实际上,很多数学教学内容均可在生活中找到背景,如图形认识、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测量、买菜计价等,教师将这些生活背景巧妙地融入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及趣味,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将生活元素有效渗透进数学课堂教学,合理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对数学教师的一个考验与挑战。
一、实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有助于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相比于其他学科,学习起来更为困难、枯燥,要求具有较强的发散性、逻辑性。而通过生活化教学,则能使此种现象得到极大改变,教师能够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际案例,用学生的思维方式考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使他们体验到数学所具备的趣味性,进而调动起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渐渐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力
数学知识之所以能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因为它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关注于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那么在教完之后,学生根本不能在生活中进行运用,数学学习也就丧失了其本该具有的价值。当教师所讲述的知识源自于生活,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细心收集、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和数学思想方法、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便会渐渐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能力。
二、实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路径
(1)注重课前导入的合理设计
教师应依照课本的编写意图与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当调整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将鲜活的生活化素材引入数学课堂中。借助教学内容的重新改编、生活题材的精心提炼和生活话题的生动引入,让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周边有趣味性的具体事物。教学课题要参照高、中、低年级学生各自的特征来选取。低年级教师应当将校园或学生家庭中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课堂教学,借助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他们有效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中年级的数学教师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课堂教学和任务活动,培养学生采集信息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其合作意识。高年级的数学要致力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将当地独特的自然或人文景观与经济类的数学问题导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自己城市的了解。
(2)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
要想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需要教师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因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努力创设与学生内心世界、生活实际符合的具有乐趣和活力的课堂,转变以往偏重知识传授,轻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观念。
平时多关注、留意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将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教学资源有效挖掘出来,把握生活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以此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例如,学生每日的活动,基本都有着固定的时间,如起床、吃饭、上课、休息等,而对这些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就需要钟表,这就与“认识钟表”一课中的知识点存在相通处。为此,教师在展开这一课教学的时候,可先让学生将自身每日的作息时间表列出,随后再提问学生:“你安排作息时间是利用什么呢?”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到“钟表”,这时候教师就可进一步提问到:“同学们想要让自身的作息时间安排更合理吗?”学生们对这一问题都积极回应,“想要”。“要想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就要求我们会使用钟表”,如此一来就自然过渡到新课“认识钟表”的学习中来。
(3)教学内容生活化,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老师应该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尽量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系出发,创设出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内容生活化中可以通过数学导入生活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和数学概念生活化三种教学方法来实现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数学导入生活化是指在课堂导入教学中以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或者问题为引导,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产生比数学理论知识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指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和探究学习时,将问题用生活化的方式提出来,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备,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得到正确结果的效率;数学概念生活化是指数学理论概念的教学以实际生活为例,简单地让学生认识晦涩的理论语言,进而加深学习印象。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设计与欣赏》这节课时,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同图形的组合,让学生在课堂上选择自身喜爱的图形根据平移和旋转的原理去设计他们喜爱的图形,最后通过图形展示和形成过程的讲解由全班同学评选出设计最好的同学予以奖励。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氛围中,提高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4)课堂练习的生活化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要想实现生活化,除了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课堂的练习设计也需坚持生活化。在设计课堂习题的时候,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要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例如,张大爷买黄瓜赚了12.5元,卖土豆赚了15.6元,卖青椒赚了20.5元,请问卖青椒比土豆多赚了多少?卖土豆和黄瓜一共赚了多少呢?在分析了题目之后,很容易学生就计算出,卖青椒比土豆多赚了20.5-15.6=4.9元;卖土豆和黄瓜一共赚了15.6+12.5=28.1元。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用列竖式计算小数加法的时候,时常出现将末尾数对齐的情况,这是以往整数加法知识的影响所致。这时候,教师就应让学生对元角分的知识进行回忆,引导他们计算时,将相同数位对齐。
(5)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的实践能力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原型。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轴对称图形”。其次,要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研究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比如,让学生跟随家长去菜市场买一次菜,通过对各种菜的不同单位、重量来计算总价,实现学以致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运用能力。这是对“学以致用”观念的倡导,也会使学生走出书本的牢笼而向着实用型的人才发展。
结语: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当前新课改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符合农村生活展开教学活动的积极举措。教师在实现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农村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展开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全面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随强.如何实现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9(04):57-58.
[2]贾禄山. 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讨[J]. 新课程研究, 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