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温聪秀
[导读] 在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体育教学也更加的重视,期望通过有效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温聪秀
        珠海市香洲区格力学校  519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体育教学也更加的重视,期望通过有效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本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例,探究当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意见来促进这方面工作良好开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言传身教;体育精神
引言
        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保证学生健康的成长。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融入德育教育,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来实现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当下很多学校对这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在实际中,由于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使得这方面教学工作开展并没有达到预期中效果,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因此,对这方面工作进行落实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具体的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拓展学生的思想意识,提高其对体育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于体育教学都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其不太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对这方面多进行教学,这样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第二,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德育教育可以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使其符合时代的发展。在过去的教学里,教师在体育教学方面更多集中在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学却不太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德育教育就能够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上的创新。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现状
        由于德育教育引入体育教学中时间不够长的缘故,教师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认识不足的情况。当下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教学中,更多是对学生进行体能的训练和技能的教学,对于学生思想品质的渗透却没有更多的开展。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这方面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一些相关资料的缺乏,使得教师在这方面教学时,缺乏有效的指导,从而导致这方面教学效果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中效果。另外,部分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没有从实际的条件出发,而是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与实际情况不吻合的教学也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工作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措施
        (一)建立和谐师生的关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想德育教育得到更好地开展,需要改变原先那种师生关系,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过去的体育教学里,教师更多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按照指令进行一些体育训练。在这种“僵硬”的师生关系下,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是非常少的,这不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实际中要改变这种师生关系,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变。第一,转变自身在课堂的角色,从“指挥”的角色转变为“引导”的角色,多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当下学生存在的一些思想道德问题进行科学的引导,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质;第二,教师自身也需要积极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参与到学生体育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共同进行体育活动。这样对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促进两者形成一个和谐平等的关系。


        (二)重视言传身教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想德育教育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跟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模仿学习能力方面将会更强,这也使得言传身教的教学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多注意自身的言行,避免一些过激或者不合适行为出现。以准时上课为例,在上体育课时,很多学生会出现不准时的情况,往往在上课几分钟后才能够做到全部到齐,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时教师就需要以身作则,准时地进行教学,并对学生讲解守时的重要性。通过自身的“以身作则”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将会更深,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利用体育精神磨炼学生意志
        当下很多小学生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里父母长辈百般呵护,导致其独立能力丧失,在意志力方面也比较差,没有经历过什么困难,使其在吃苦耐劳能力方面也比较欠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偷懒、请假的情况。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就需要利用体育精神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学生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训练,避免学生出现偷懒的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体育竞赛视频或者资料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观看这些视频。通过这些视频和体育名人的故事来让学生得到相应的启发和鼓励,从而促使其主动地进行自我道德品质提升。
        (四)培养学生自觉体育意识
        在德育教育工作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过程中,要想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有效提升,需要对学生自觉体育意识进行培养。在实际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悉心引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在计划开展之前,教师需要多跟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爱好,然后从这些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自觉意识,提高其思想道德品质。以基础训练为例,教师让学生进行队伍排列,然后以竖排和横排作为一个基本单位。在训练过程中,发现学生动作不规范时,就要要求这一横排或者竖排加大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训练动作的规范性,同时对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实现了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良好开展。另外,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强调这种体育自觉意识的重要性,促使其主动地进行体育训练。
        (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外,教师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的引导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在实践中,学校需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对教师进行理论知识教学,转变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认识,让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进行德育教学。为了更好地检测培训效果,学校还可以采用“听课”的方式,对教师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这样也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促使主动地进行自我能力提升。另外,学校需要建立相应奖惩机制,将教师课堂开展情况与教师的绩效奖励相关联,以此来提高教师在这方面的积极性。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想德育工作有效融入其中,就需要提高教师在这方面的认识,让教师知道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积极融入到学生体育活动中,与学生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关系。同时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在这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体育自觉意识进行培养,通过体育竞赛相关视频来进行引导和鼓励。最后,教师自身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平时空闲时间主动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单文成.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9):124-125+128.
        [2]施宇.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248-249.
        [3]梁丽容.浅析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6):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