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平
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江苏盐城 224500
摘要:在新课改的形势背景下,小学教育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老师逐渐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全面思考小学学生学习现状问题以后,要能够掌握学生的爱好,这样就可以从教学故事、传统文化方面着手进行,另外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老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在学生关键阶段有效引进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方法;探究
引言: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工作中,作为语文老师应该重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能力,而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因此老师应该从不同角度引导并指导学生学习,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还要辅助学生奠定传统文化基础。本文就小学语文低段传统文化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小学语文阶段传统文化教学现状问题
1.1多元文化的影响
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加大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我国的社会环境中不断涌入多元文化。此外,在现代互联网信息时代下,小学低段学生在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作用下获得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在这个形势下,我国小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认知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而且被多元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极大的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教学[1]。
1.2教学模式的影响
一直以来,我国教学工作受到了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语文知识,仅仅注重传授知识理论,培养学生的能力,却忽略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更是没有将能够表现我国文化形象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工作和教学内容中,这使得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应用不理想。所以,当前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小学语文低段传统文化教学现状不乐观[2]。
2小学语文低段传统文化教学方法具体表现
2.1提高语文老师文化修养,巩固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理念首先需要提高语文老师文化修养,渗透传统文化思想,巩固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老师掌握并有效地应用传统文化进行教学的时候,才能够在教学中引进传统文化元素,引入文学典故,灵活的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才能在无形之中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进而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展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就可以在观念上让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的传统文化认识[3]。另外,还需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向,而这前提条件是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沟通和交流。针对于小学语文低段教学而言,如果老师没有保持良好的形象,那么就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老师如果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和谐上融洽的关系,并增加沟通和交流,那么就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这样有利于老师传授传统文化,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例如,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儿童读物辅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而这就需要老师首先要提高自身,巩固师生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引入《幼学琼林》儿童读物进行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首先作为语文老师需要掌握这本著作的主要内容,只有老师掌握了文学内容才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而这本著作包含了天文地理、风俗习惯、文化百科以及名言警句等,而在老师具备了良好的文学修养以后就能够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去,借助这本著作可以辅助老师和学生之间更好地沟通和交流,辅助老师有效地开展语文传统教学工作,而这也是符合小学语文低段传统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明确自身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
2.2应用古诗词展开阅读写作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元素
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灵活有效地应用古诗词展开阅读写作教学,可以让学生阅读朗诵优秀的古诗词,以此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在当下新课程改革的形势背景下,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传统文化优秀的作品,而老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去阅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逐渐地感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老师可以在教室内规划出学生阅读的区域,也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图书馆内寻找并阅读国学经典作品,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作品。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需要必须掌握作品的内容和意思,只要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感悟到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及精髓,并且能够顺利地阅读,仅此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传统文化认识。而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如果出现了疑惑或者产生了一些问题,那么可以积极地向老师提问,而老师需要正确地引导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且还可以让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让家长监督并辅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作品,在老师、家长、学生共同的努力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古诗词,老师在教学中才可以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传统文化认知和修养[4]。
2.3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材内容是教育专家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以及具体情况而有目的地选择是,而一些教材内容能够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韵味。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但要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以此进行教学工作,而且还需要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并且加大扩展传统文化知识范围。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低段传统文化教学是很关键和重要的,不但可以传承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国家民族文化的魅力。由于我国文化历史久远,在历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衍生出了灿烂的传统文化,而为了保护传承并保护传统文化,那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具体情况加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而老师也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水平,培养并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最终可以让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梦思,吕沙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传统文化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古诗选文的呈现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
[2]陈燕飞.新课改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8,(8)
[3]王亚凤.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9(21)
[4]潘茂军.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 (下),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