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港苍南港区舥艚作业区港口开发方案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5期   作者:徐树强
[导读] 港口建设发展对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和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
        徐树强
        龙港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局,浙江温州325802
        摘要:港口建设发展对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和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港口开发是项系统工作,涉及面广,本文主要从自然条件、经济腹地、交通集疏运、建设规模等方面对舥艚作业区建港条件加以分析研究。
        关键词:吞吐量;集疏运;建港条件;方案研究
        引言:
        2019年9月原苍南县龙港镇“撤镇设市”,城市化建设和产业发展即将掀起新的高潮,舥艚作业区港口开发方案研究以温州南部没有大中型公共港口、龙港市成立,鳌江两岸城市化改造,港口货运功能调整转移为背景。根据《温州港总体规划》,在舥艚研究开发集临港仓储、港口物流、码头装卸、临港产业一体化的现代化港口作业区,有效地发挥港口优势进一步增强温州南部区域综合实力,助推社会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
        一、港口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1)港口开发建设是温州南部区域(龙港、苍南、平阳及泰顺)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温州南部港区几十年来未能建设大中型公共泊位,而沿海城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港口的要求是必要和迫切的,建设舥艚港口作业区,将填补南部区域港口空白,为温州南部区域经济产业布局提供重要支撑,项目建成后对区域经济转型、加快海洋经济和沿海临港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推进舥艚作业区建设是承接温州南部港口群外迁的需要。纵观国内外的港口发展历程,趋势均由沿江向沿海发展。苍南港区和平阳港区的现状港口基本分布于鳌江内两岸,码头等级、运输效率、专业性都处于较低水平,码头长期以来存在“低、散、乱”等问题,且码头布置与城市化发展冲突日益严重,已无法适应腹地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鳌江口内岸线逐步调整为城市生活岸线和生态岸线,港口急需整体选址外迁。特别是鳌江跨江桥梁的建设,鳌江通航条件受到极大限制,鳌江口内已不再适合码头营运和发展,集聚在江内的货物运输需要转移发展。目前,苍南港区舥艚作业区是温州港南部区域条件最成熟、集疏运最便利的港口。
        (3)加快推进舥艚作业区开发是支撑龙港新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龙港新城前身是江南海涂围垦区,围垦形成4.3万亩土地资源,是龙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港口是建筑材料运输最经济便利的运输通道,是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有利保障,支撑龙港新城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化都市区建设,打造建成浙江一流、温州领先的生态工贸滨海城区目标。另一方面,能满足龙港新城无纺布、海上风电、无人机、线束、光学膜、装配式基地、塑料制品、高端制造、汽摩配件、整车制造等新兴制造产业对水运物流的需求,可为龙港新城产业搭建水运平台,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港口建设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
        本区属北亚热带南缘的海洋性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象条件总体适宜建港,但易受夏秋季台风的影响。
        (2)水深和潮位条件
        岸线前沿滩阔水浅,港池、航道需较多疏浚方可满足水深要求。海域潮差大,具备较好的乘潮条件。
        (3)潮流、波浪条件
        岸线前沿最大垂线平均流速不大于1m/s,流向较为平顺;规划岸线均位于港内,波浪掩护条件良好。
        (4)泥沙条件
        规划区域属弱流淤积环境,水体含沙量相对较高,总体上港池、航道疏浚后易受到回淤影响,当建设5000吨级以上码头建议设置拦砂堤等整治建筑物。
三、吞吐量预测及集疏运条件:舥艚作业区分货类以矿建材料、煤炭及制品、水泥、非金属矿石、塑料原料、机械、设备、电器、轻工制品、粮食等为主。预计2030年舥艚作业区吞吐量为880万吨,见下表:

        集疏运主要有公路、水运运输方式。与港口发展有紧密联系的交通干线有:甬台温高速、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104国道、228国道、58省道、世纪大道、龙金大道、灵宜公路及鳌江干流等集疏运网络系统,形成四通八达的集疏运网络,距离龙港高速互通约10公里,与在建芦浦高速互通约5公里。
四、港口开发方案
        根据《温州港总体规划》“舥艚作业区位于鳌江口外,通过围垦形成环抱式港池,布置0.5~3.5万吨级散货、通用、石化和煤电泊位22个”,近中期开发建设舥艚作业区近中期商货码头区和石化码头区,远期开发建设舥艚作业区远期商货码头区,符合相关规划要求。
        
        近中期建设方案:
        (1)码头水域布置
        近中期考虑在琵琶门内琵琶山西部商货码头岸线布置11个5000吨级通用泊位,通过能力约880万吨,琵琶门南岸布置4个3000吨级石化码头。
        (2)码头陆域布置
        商货码头区配套港区陆域用地纵深480m(包含围堤),总用地面积约97.39万m2(合1460.85亩);另根据规划布置港口物流园区80.82万m2(合1212.3亩)。
        石化码头区后方陆域通过开山填海围垦形成,陆域纵深220m,港区陆域面积19.2万m2 (合288亩)。
        (3)码头结构方案
        码头及引桥结构均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桩基采用Ф800mmPHC管桩和Ф800mm钻孔灌注桩。
(4)进港航道
        外部航道利用电厂专用航道,电厂专用航道设计底高程为-10.6m,在专用航道H1点转向进入舥艚作业区进出港航道:
(a)自进港航道起点H1-H2段长约5km为进出港航道的外航道段,航向135°~315°,5000吨级双向航道宽度为168m、设计底高程-7.63m。(b)H2-H3段长约3km,为进出港航道的内航道段,转向42°沿航向92°~272°航行,5000吨级双向航道宽度为124m、设计底高程-7.23m。(c)航道水深不足,需要进行疏浚处理,按5000吨级设计疏浚总方量约为500万m3。
(5)航道整治建筑物
根据上述近中期建设方案,港池及航道水深均不足,需要通过疏浚加以解决。规划区域属弱流淤积环境,水体含沙量相对较高,总体上港池、航道疏浚后易受到回淤影响,当建设5000吨级以上码头及航道时,建议设置拦砂堤等整治建筑物,沿远期商贸码头区围垦线建设挡砂防波堤4公里,用海方式为非透水构筑物。
五、港池及航道稳定性及回淤分析
        参照现有数模分析资料,方案实施后,港池年平均淤强2.89m/a,最大淤强3.34m/a;航道年平均淤强1.52m/a,最大淤强2.85m/a;全港年平均淤强2.78m/a,最大淤强3.34m/a。可见,方案实施后淤积较严重,这是因为工程所处海域含沙量本身就较高,加之天然水深又较浅,港池航道开挖后其四周仍存在大片浅滩,泥沙较易落淤在港池航道内。
        台风期骤淤情况,在50年一遇不利浪向E向浪作用8小时后,方案实施后,港池平均骤淤强度0.85m,最大骤淤强度1.04m;航道平均骤淤强度0.87m,最大骤淤强度0.92m;全港平均骤淤强度0.86m,最大骤淤强度1.04m。
        建议近中期设置拦砂防波堤,根据华润苍南电厂码头专用航道经验,大约可减少约60%的年回淤量。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六、建港条件总体评价
        总体而言,舥艚作业区具备一定建港条件。波浪掩护条件良好,船舶作业的泊稳条件相对优。在自然条件方面主要受限于水深条件和泥沙回淤,建设方案实施疏浚后的回淤问题均较显著,港区开发建设需慎重考虑泥沙淤积的影响。

七、问题与建议
        1、近中期建设5000吨级及以上码头,建议设置拦砂堤等整治建筑物,沿远期围垦线布置4公里拦砂堤,用海方式采用非透水构筑物。拦砂防波堤、公共航道等公共基础设施由政府部门建设实施。
        2、舥艚作业区近中期商贸码头区后方用地,港口、航道及整治建筑物建设均涉及海域使用,与龙港新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对接,在目前围填海政策形势下,非透水构筑物用海指标需由龙港市人民政府上报解决。
        3、本建港研究所采用的基础资料主要基于已有资料,即原有资料的代表性有一定局限,下阶段需补充更新相关基础资料。
        4、本次研究仅对本区建港自然条件及各项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考虑到本区属于新开发港区,且建设条件复杂,下阶段有必要结合新基础资料,对建港可行性进行深化、细化研究。
        5、基于现有资料及模型研究成果,本区建港的关键制约条件是较浅的天然水深和显著的泥沙回淤,工程疏浚和维护成本代价高,港口开发需慎重决策。
        6、航道、港池开挖与维护将产生大量疏浚弃土,需要与相关部门对接解决抛泥区问题。
        结束语
        港口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舥艚作业区作为温州南部的地方性港口,随着综合交通枢纽的构建,为服务温州南部地方物流运输和临港工业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今后舥艚作业区建港条件研究及港口开发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资料:
1、《苍南港区龙江作业区码头外迁安置工程波浪潮流泥沙数值模拟研究报告》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2013年4月
2、《苍南港区龙江作业区码头外迁安置工程水深测量技术报告》 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   2013年3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