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转战”历史 体悟延安精神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6期   作者:张增峰
[导读]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一大事件。
        张增峰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教育体育局 安徽省合肥市 231500

        摘要: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一大事件。转战陕北安定了军心民心,鼓舞了陕甘宁边区和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增强了人民群众必胜的信念。整个转战过程虽然历程艰辛,但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力量,体现出的不仅是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技术,更是红色革命精神——延安精神的集中体现,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本质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转战陕北;延安精神;继承发扬
        
        引言:转战陕北这一壮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将国民党反动派的大量兵力吸引在了西北地区,并通过巧妙的战术周旋,不仅在转战过程中歼灭了敌人,而且大幅减轻了全国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虽然转战过程异常艰苦,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转战陕北得以成功的精神食粮,以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为本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在这场转战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历史是奇迹。1947年3月18日晚,在国民党逐渐逼进的枪炮声中,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正式拉开了序幕。次日下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入延安,然而西北野战兵团已经主动放弃了延安,所被占领的是一座空城。其后,依靠陕北优越的人民条件和地形优势,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习仲勋的亲自指挥下,西北野战军在陕北高原上与比自己多达十倍的敌人周旋,在敌人不断往返、疲于奔波且补给不足、士气低落的时候,寻找有利的地形和时机,歼灭敌人。1948年3月23日,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在望,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前往了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转战陕北一共历时一年零五天,途径12个县37个村镇,总行程约2000余里。1948年4月21日,中国共产党终于又重新取得了对延安的控制权。
        转战陕北的历程相当艰辛,物资供给等条件异常艰苦,与国民党军周旋的作战环境极其险恶,但在这艰难困苦之中,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积极从容地指挥着全国各解放区的作战。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高超军事指挥技术、“胜利必将是属于人民的”的必胜信念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的共同支撑、鼓舞下,中国革命逐渐显现出了胜利的曙光。
        重温党在延安时期的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深刻体悟到其中的延安精神,这些精神对我们现在的学习和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不怕艰苦、英勇顽强战胜困难的革命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转战初期,相比胡宗南、马步芳等所领导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西北野战军的兵力只有其区区十分之一,不仅如此,在国民党军队使用的是精良的美国装备,而共产党军队有的只是的“小米加步枪”,然而,我军凭借不畏艰难困苦的英勇作战精神,以不足三万的兵力,在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镇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西北野战军的狂妄计划,扭转了陕北战场内线防御的困难局面。陕北自然条件恶劣,但并没有动摇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决心,无论是在艰苦的窑洞里艰苦地工作,还是开展“大生产运动”,都能很好地体现出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如今即使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我们依旧不能忘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延安艰难的历史,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现在,我国在工业、农业、国防等方面研究发展新科技新技术过程中,需要依靠我国自己的科研力量获得突破,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例如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嫦娥”登月工程、深海探索、航空母舰、国产飞机、量子通信、高产水稻、新能源、新材料、中国高铁、中国芯片、电子科技、华为公司发展5G和6G通讯技术等许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在转战陕北期间,实事求是的思想方针贯穿着始终。转战初期,在毛泽东提出“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的时候,有一些人不理解。事实证明,当初毛泽东作出的决策是非常明智的,他之所以能作出这样的选择,就是因为对于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分析。首先,国共双方的兵力和装备条件有非常大的悬殊;其次,陕北地形是劣势却也是优势,对于共产党来说,因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群众支持,这对其便是优势,而对于国民党军队来说,就成了劣势;最后,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我们要先打弱的,再打强的;先打分散孤立的,后打集中强大的。”
        离开延安却不离开陕北的“转战陕北”作战计划,是毛泽东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所作出的科学决策。在西北战场上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蘑菇战术”,是毛泽东结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西北战场实际情况所研究出来的战术。灵活运用这一战术,使人民军队在西北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最终革命胜利的群众根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转战陕北期间,上到具体作战计划的战斗决策,下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都是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时刻坚持的原则。在转战过程中,群众积极提供食物、住所,支援人民解放军。救治伤员、运送军用物资、带路送信、提供情报,都是人民群众在这场伟大的战役之中所作出的贡献。陕北的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热爱着共产党,竭尽全力地帮助着共产党。共产党员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中共中央进驻王家湾的时候,因为了解到当地劳动力严重匮乏,便动员全体党员和战士们加入到耕种队伍中去,帮助群众完成春耕春播。中国共产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同甘共苦,一切为了群众,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
        结语: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的产物,它体现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是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人民和战场上的解放军提供了精神力量,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取得最终胜利的坚实基础。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时代在发展,但延安精神在我国民族精神中的地位永远不会被动摇,这是凝聚了革命时代领导者、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念、血汗和奋斗所形成的无价之宝。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际,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凝聚人心,团结奋进,不断战胜困难,使伟大的祖国朝着更强大更美好的方向不断前进。
        今天,我们重温“转战”历史,学习基本国情,弘扬和发展延安精神,有助于激发报效祖国的热情,有助于鼓舞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朱鸿亮,郭鑫.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当代价值[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0(06):23-29.
        [2]郑运旺.弘扬延安精神: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J].中华魂,2020(11):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