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素欣
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王家庄街道泛海希望小学
摘要:数学、语文、英语课程体系,作为小学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各个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数学课程体系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教师就需要通过趣味性教学法的运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数学教学课堂中知识的讲解质量,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方法与途径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营造教学氛围;促进思维形成;转换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加强交流
对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一直都是任课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对于学生学情的分析,在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就会比较具体的参考标准,通过趣味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打造出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够对于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改善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但是因为趣味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并不是特别的普遍,教师对于趣味性教学方法的运用设计是不够合理的,这样就会降低课堂中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素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就可以对于课堂中的教学步骤进行完善,有效的改善课堂中的教学环境。
一、营造教学氛围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数学理论概念知识的学习,在理解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是非常吃力的,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比较直、具体的,而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是偏向于抽象化的,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需要通过结合趣味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的运用,以此来优化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设计,这样也有利于营造出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对现有的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改变。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条形统计图”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统计图中1个格子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学习和了解,教师在结合具体的统计数据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构建知识内容的思维导图,其中统计图中,一个格子表示不同的单位量,在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单位的过程中,数据大,每个格子所表示的单位就是非常多的,数据小,每个格子所表示的单位就是小的,教师也需要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在结合具体的例题,对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明确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在进行数据的分析过程中,让学生可以对于统计图进行自主选择,其中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直观、方便、便于观察,在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给予相应的指导,确定水平方向,标出项目,确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数量,也就是一个格子所代表的数量,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教,写出具体的标题,教师通过趣味性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促进思维形成
数学课程体系的学习特点,要求学生具备比较强的思维逻辑,以及数学运算能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将趣味性教学方式运用在课堂中,在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内容探究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助于促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开发和培养,但是因为趣味性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的运用并不是特别的普遍,教师对于趣味性教学方法的运用设计不够合理,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在结合不同教学观念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对这一弊端进行改变。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认识多边形”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回顾整理,有关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分类,进一步的感知这些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可以对于这些图形的各部分的名称进行深入的掌握和了解,教师通过具体的图形示意,也可以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一百八十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是小于第三边的,在运用三角形的有关于知识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时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于分类学习的思想进行熟练的掌握,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的运用,可以优化课堂中的教学设计,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也可以巩固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和学习,让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许多建筑物的形状也能进行了解,在运用趣味性教学法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形成。
三、转换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也在逐渐的加快,为教育行业的创新和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可以通过趣味性教学方式的运用,通过转换不同的教学思维,可以有效的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对于课堂中的教学计划进行优化设计,教师在增加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机会的前提下,就可以促进课堂积极学习氛围的形成,教师通过转换教学方法,也可以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平均数”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因为学生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就会涉及到平均数,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中,进行平均数知识内容的讨论学习,把几个不完全相等的数加在一起,然后计算出总数,在按照原来的份数进行平均分,那么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的每一份数,就是原先那几个数的平均数,通过转化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由的发挥,教师在将趣味性教学方法运用在课堂的过程中,也可以促进积极学习氛围的形成,让学生利用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四、设计教学活动
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这样才可以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趣味性教学策略运用在课堂中的前提下,设计趣味十足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认识负数”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对于负数进行初步的认知,也可以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突出课堂中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零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通过趣味性教学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
五、加强交流
与学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同等的位置上,在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前提下,沟通的效果才会得到加强,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将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运用在课堂中,通过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探究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可以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从而拉近师生距离。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方向与位置”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数对进行了解学习,对于基础知识内容进行掌握的前提下,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例题,在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通过趣味性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也可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总而言之,因为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就需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浓厚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虽然数学是基础性的学习科目,但是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在学习好数学学科的基础上,对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非常大的益处,通过将趣味性教学方法运用在课堂的教学中,就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秋丽.试论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
[2]王瑞霞.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趣味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