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普通高校非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期   作者:何建蜀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高校学生的综合要求也越来越高
        何建蜀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650000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高校学生的综合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各大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非专业院校学生的人文艺术教育,很多学校都已经发展成为文、理、艺术并举的综合院校,以我个人所在的学校——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学校也历来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专门成立了人文素质领导小组、人文素质办公室和人文艺术教研室,专门负责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类的课程开设,但由于很多特殊原因,相对比很多发达地区而言,不得不承认,对于咱们的家乡——云南大多数普通高校而言,学生艺术教育,确实和其他地方尤其是发达省份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说到这个话题,不由得心里有几分沉重,而且总会想起很多年前上海之行,虽已过去很长时间,但每每想起,却真实感觉到咱们之间的差距,大概十年前吧,我们按学校的相关安排,如约来到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受到了人文学院的热情款待。学院王院长、徐院长亲自接待了我们一行,就我们此行的目的,专门安排了有关方面的教师和我们进行了座谈。二工大成立于1960年,前身为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1984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00年转制为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01年与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03年被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占地800亩,下设9个学院,2个直属系,9个研究所,现有5个学科门类,9个专业类别,21个本科专业,40个高职专业。教职工近千人,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占30%以上,全日制学生近万人。该校的人文素质选修课由学校教务处负责,每门课30个学时,15周结束,教师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开设选修课,每学期期末报教务处备档,开班人数为20人。其中,文学类的选修课开得最多,仅这一门类就20—30门。2006年起开始实行学分制以来选修课也开始实行收费制,每人每学期限选一门,实行学分制以来,只要有15人报名即可开班,上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7、8、9、10节,周末不排课,选修课薪酬按人数分段,和教师的职称不挂钩,20—50人为50元一节,以后每多30人课酬增加10元,也就是说人数越多薪酬越高,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开课热情,也在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推广作用。
        和其他高校相比,真正给我触动和震撼的是上海大学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上海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高校之一,是一所拥有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学科门类以及美术、影视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时任校长是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钱伟长教授。作为上海大学主要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专职部门来说,上海大学艺术中心是国内很多高校所望尘莫及的,上大艺术中心成立于1999年,主要负责上海大学三万五千名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工作及大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与发展。
        上海大学艺术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围绕四个板块的一体化:即理论、技能、鉴赏教育和艺术社团建设。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国内高校先进的场馆设施,现有在编职工22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正教授4名,副教授4名,讲师4名,博士3名,硕士5名,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3名,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2名,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1名,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会员7名。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各类艺术选修课达50多门,并先后还成立了10个由艺术中心专业教师指导的大学生艺术社团,现有正式团员500多名,注册会员2000多名。上海大学艺术中心拥有6000多平方米的艺术实践场馆及完备一流的硬件设施。并配置了专用的多媒体、音乐、舞蹈、书画教室、数十间专业的钢琴练习琴房、一个YAMAHA电钢琴教学系统以及舞蹈房、综合排练厅、书画工作室、多功能小剧场、各种文体活动室等,可同时容纳1500多名观众的大剧院,堪称上海高校第一,其一流的专业音响、灯光以及世界一流的德国原产地制造的九尺“STEINWAY”高级演奏钢琴,成就了在一流综合性大学普及国际高水准交响音乐会、大型歌剧、音乐剧和戏剧表演的崇高事业。另外,艺术中心还拥有两所能容纳500名观众、并能举行一流室内音乐会的多媒体音乐厅以及两座露天音乐会广场,为上海大学学生实施艺术素质教育、艺术交流提供了最佳的场所及设施设备。


        为能真正贯彻课内课外、课程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在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的同时,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爱校的热情,艺术社团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艺术素质教育是从根本上培养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它将促使人们对真的把握、对善的追求,在无形中使人性得以丰富、提升。艺术团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中心重点培育和建设的项目之一,它对促进高尚、健康的校园文化,也为一些有艺术专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上海大学艺术中心目前已设立由在校学生组成的艺术社团有:交响乐团、室内吹奏乐团、打击乐团、合唱团、民乐团、舞蹈团、钢琴协会、书画篆刻研究会等,现有正式团员500多名,由艺术中心及上海市部分专业院团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艺术团成立以来,多次参加市级、国家和国际级的各项比赛和展演,取得了许多骄人的业绩,并先后获得过国家及省市级和地区以上各等级的比赛大奖。艺术团成员享有每学年一次的学校单项奖学金,各团骨干团员经过考核还可享受一至二等学校奖学金,个别成绩突出的团员还可享受特等奖学金,甚至报送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机会。
        上海大学设有“校园艺术家”荣誉证书,是专门用来表彰在读研究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中一批不仅学习成绩好,同时又有着较高业余艺术专特长水准的学生,是对现有上海大学校园内在普及高雅艺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中所授予在各艺术门类实践中涌现的典型人物之最高荣誉,代表着校内非艺术专业同学的最高水平,该荣誉称号是经由上海大学艺术中心的专家评审,包审者所在院系的评价,最后由分管的学校领导签、颁发。申请者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要接受艺术中心专业委员会以及校外相关专业院团的专业专家测评;二是申请者必须曾获得省市级业余艺术比赛单项或集体一等奖,申请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专业领域包括音乐、绘画、书法、篆刻、摄影、艺术设计、诗歌等。
        为了更好的普及艺术教育,使更多大学生了解艺术、热爱艺术,艺术中心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行使高雅艺术走进校园,近几年来,上海大学艺术中心面向广大师生举办了多次艺术展演,使上海大学的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欣赏到高雅艺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四个具有传统特色的项目,即新年音乐会、迎新生音乐会、送毕业生音乐会和音乐季。每周都有一次高水准的音乐会供上大学生免费欣赏。目前上海大学学生中已有2500余名交响音乐的“发烧友”,约25%的学生具备了较高素质的艺术鉴赏能力,上海大学已经成为一个拥有高素质艺术鉴赏能力群体的高校。
        上海之行结束后,我一度陷入深深的思考,艺术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可想而知,这十年前的一切,我想,咱们很多高校可能十年之后依旧达不到这样的程度和高度,它并非就是短短20节的“音乐欣赏”、“影视欣赏”、“美术鉴赏”和“文学鉴赏”就能达到的,素质教育需要的是长时间的积累和大环境的熏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很多学校其实都拥有专门的人文艺术教研室,但仍然没有把它的潜力完全发挥和挖掘出来,其实,除了选修课之外,应该积极发挥本教研室教师的专业特长,把我们的素质教育充分融入到学校团委、学生社团的活动中去,把学生的活动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同时,相关的专业老师其实也希望有那么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如果学校能多让这些充满热情的老师们多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综合素养的同时,他们也会把一些非常先进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和活动安排中,在没有相关专业的普通院校中,有时候艺术素养课往往会被操纵成为一门边缘学科,教师空有热情,却没有机会,也没有平台去施展自己的抱负和对教学工作的热情,甚至连职称的评定都处于一个既微妙又尴尬的边缘,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也常常各自为营,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互通,造成师生们开设相关活动、展演和交流之间的很多障碍,长此以往,极大伤害和抹杀了老师们的激情,其实,这种激情一旦被良性运用,有机整合,他爆发出来的威力,恐怕是让人非常震撼的,艺术教育,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投入实施,上下一心,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形成整个学校良好氛围的过程中,真正让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去感受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魅力,经过所有人的努力,每一个学校其实都有能力和可能来发展一个类似上海大学一样的艺术中心,更重要的是发展每个学校独特的人文环境,在成为学校师生展示自身的平台的同时,经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和积累,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学校自身良好的形象,艺术的目标在于以精神之美打造校园文化的品牌,以点带面,最大限度地影响到每一个人,让高雅艺术生活和校园生活真正地融为一体,也让素质教育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