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起始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期   作者:马长苓
[导读] 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数学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任,
        马长苓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    

        摘要: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数学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任,教师结合适度的教学方法,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现状,有目的性地实施教学计划,是提升学生对数学感知程度的重要举措。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在高中起始年级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思维能力,并给出适当的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以便于教师应用于实际教学时,结合本班学生的发展特点,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
        引言
        素质教育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重点要求。通过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1、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在高中起始年级阶段,学生的高考压力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分析和考虑学生复习和备战高考的需求,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记忆知识。高中数学知识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如果学生过于依赖死记硬背,将会出现知识记不牢、难以举一反三的问题,从而影响考试成绩。而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数学思维能力的支持下,学生能够清楚地掌握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对知识形成深刻印象,并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快速地找出考题中的有用信息,进而提高解题效率,达到提升成绩的目的。
        1.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阶段,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人才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求人才应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而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则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究时间与空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2.1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要保障高中起始年级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引导学生在数学情境中进行思考,确保学生充分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即使高中生在身心方面已较为成熟,但对于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他们还是会存在抵触心理,具体表现为走神、不配合教师的提问、缺乏思考积极性等。对此,教师要加强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思考热情,保证他们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将生活内容与教学情境结合在一起,创设生活化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不断思考,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时,教师可创设生活化情境:某一大楼共有8层,某天出现了电梯事故,故大楼管理部门召开会议,楼中有一个会议室,设与会者向下走一层到会议室,不满意度为1,向上走一层到会议室,不满意度为2,而0则属于召开会议的这一层楼的与会者的不满意度。请问,要想将所有与会的楼层负责人的不满意之和保持最小范围,会议室应设在几层?这一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教师可趁机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的数学知识深入思考,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2借助教学假设,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高中起始年级数学教学实践期间要想真正有效实现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期间还可以借助于教学假设来进一步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能有效凸显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把握和理解。为此,身为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上借助于教学假设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体而言,教师在数学课堂之上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先做出假设,然后基于自身假设来展开自主思考与探索,这样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自然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从而真正有效优化高中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升。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为例,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在单位圆中用坐标表示正弦、正切、余弦,基于这一目的教师在课堂之上可以通过使用假设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如:“假设正弦、正切、余弦能够运用坐标表示,同学们你们觉得应用哪些点的坐标来表示?”借由这一假设来引发学生思考以及图形绘制,这样学生就能在假设验证过程中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弊端,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于这一课时知识点的把握,最大程度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让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真正在课堂上得到发展和提升。
        2.3配置符合思维能力提升内容的习题
        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不同种类的习题,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是贯穿于数学学习始末的重要能力,上述两种能力要在日常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如果学生在某一阶段出现计算不准确,且分析问题有所偏差的情况,教师要有目的地在课堂上加入大量的计算类习题,并且结合现阶段所学的内容适当适当优化题目内容,甄别有利于提升他们能力的问题,尽量避免重复出现多个同类型的问题,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并且因为对题目的轻视,而导致计算不准和不重视试题,影响对题目的分析结果。在题目的设置上教师要阶段性的设置问题难度,以学生接受能力和接受流程作为设置问题的基准点,首先增加基础类型题目的数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再添加课外习题。在课外习题的讲述中,教师要把握几点原则:(1)针对性:习题所需要的解题能力与学生所需要提升的能力相适应,切记出现问题超纲的现象;(2)可行性:习题的设置要具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者与其他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能够得到最终答案的特点,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下载多篇优质的教学资料,便于教师扩充知识广度,提升教学能力。高中阶段的知识深度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素养,可以在学生产生疑问的时候,及时给出解决问题的启发性对策;(3)层次性:题目的选择要体现学生思维意识深化的过程,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目顺序,给他们构建一个有机的能力培养整体,秉持着一环扣一环的态度,细化题目本身,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设置题目陷阱,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4适当延伸,拓展学生数学思维认知
        在高中起始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课堂上适当延伸,借由此来有效拓展学生数学思维认知,这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纵观我国数学发展史我们能够发现,历史上存在着较多的数学家,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涌现了不可替代的数学,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借由此来点燃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数学史来作为拓展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有效优化数学教学。以“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例,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可以为学生列举相应的历史案例,以数学家高斯这一故事作为案例进行拓展与导入,这样学生就能在拓展认知中有效发展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中渗透思维能力培养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情况的基础上,认真落实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式,准确对接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的选取试题类型,从而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程度。
        参考文献
        [1]陈俊青.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构建与培养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107-108.
        [2]王晓燕.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97.
        [3]李凤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