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器乐进课堂为例探究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蔡馨儿
[导读] 音乐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元素,

        蔡馨儿
        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中心小学     317525
        摘 要:音乐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元素,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乐器演奏,人们可以感觉到音乐中不同的情感,也能够有不同的音乐理解。针对乐器演奏而言,将其纳入到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之中,是贴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能够不断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艺术能力和音乐素养。而为了更好地进行器乐教学,可以结合多种教学内容,如唱歌教学等,促使学生充分释放其自身的创造力,并发散思维,进而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审美素质的显著增强。
        关键词:器乐;小学音乐;实践活动;能力;趣味性

        根据我国素质教育和音乐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和实际规定,将器乐教学融入音乐教育之中,有着诸多独特的作用,器乐教学具有专业性、艺术性等独有特征,对于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增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依托于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音乐教师需要从根本上认知和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并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器乐教学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不断地发展,以此提升学生在器乐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一、要明确器乐教学的主要目的
        音乐教学包含的内容有很多,而无论是进行哪一音乐教学方面的内容,都能够对学生的音乐能力进行培养和增强。想要更好地实现器乐教学效果的提升,首先需要对其主要的教学目的进行清晰地认知和明确,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顺序,合理的进行器乐教学[1]。比如,在进行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玩具兵进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进行主旋律的演唱,然后再进行演奏,促使学生对音乐旋律进行反复地感受和欣赏。又如,在进行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口哨与小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使用相应的乐器,将本首歌中存在的节奏难点进行解决,由此为学生学会演唱本首歌做一定的铺垫。而在进行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劳动最光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由此更为深入地体会“劳动”的主题。然后,在学生对其有一层认知的基础上,利用相关乐器,引导学生欣赏演奏过程,进而通过不断地品味和练习,感受音乐之中的欢快情绪以及音乐之中所描绘的相关人物形象,接着,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以不同的情感和声音演唱《劳动最光荣》,同时,再结合具体的律动,进行打击乐器、电子琴等乐器的练习,进而实现乐器教学实效性的显著增强。
二、准确定位,找到适合孩子的乐器
        乐器的种类有很多,不可能让学生把每一样乐器都学会,因此,需要进行准确地定位,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器乐教学,促使学生学习合适的乐器[2]。

同时,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学习过乐器,有一定的乐器基础;有的学生没有学过乐器,认识的乐器也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没有乐器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练习打击类的乐器,并从简单的旋律开始练习,当学生慢慢熟悉和适应以后,再引导其学习和练习一些复杂的旋律,由此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指导,贵在坚持
        根据器乐教学现状来看,经常会有学生反映,自己努力学习乐器,但是一段时间下来,还是什么都不会。深究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没有恒心,面对乐器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又或者是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只是做表面功夫。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具体来说,学习乐器,最为关键的就是坚持。只有学生一直坚持不懈的进行乐器练习,才能够真正地学会一门乐器。与此同时,面对器乐教学,教师还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并在进行器乐教学的同时,有选择性的结合一些歌唱教学,或者是欣赏教学等,由此促使二者相互结合,共同推动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每个月进行一次乐器比赛,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比赛标准,将比赛成绩总结以后,可以准确、清晰地展示出学生的乐器学习效果,是进步还是退步。教师可以对那些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还有一些在一个月内学会弹奏或者是吹奏一首乐曲的学生,教师更要对其进行奖励。而对于一些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教师也要进行鼓励,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其实现质的飞跃[3]。
四、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兴趣
        根据目前的音乐教学现状来看,实践性的器乐表演活动比较少。音乐教师始终要明白,理论性的器乐知识再多,没有实践活动的融合,其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音乐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组织不同的器乐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真实发展需求。例如,当学校有大型活动时,如运动会、文艺汇演、年会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乐器表演,如乐曲《夏天的阳光》、《四小天鹅舞曲》以及《大海摇篮》等,作为表演节目或是开场表演。通过实践性活动的参与,学生能够不断地增加演奏信心,并在表演结束后,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进行不断地改善,为下一次成功的器乐表演奠定坚实的基础[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艺术的乐趣与情感较为丰富,这不但是一种工具和语言,更是表达人们内心感受的一种声音。依托于我国素质教育之下,进行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根本途径。音乐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弹奏能力等。而作为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器乐教学的出现和发展,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地增强演奏能力,进而实现音乐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叶倩,黄元红.乐清市器乐进课堂研讨活动暨小学音乐高级研修班活动剪影[J].音乐天地,2016(11):65.
[2]吴倩.让乐器美妙的声音加入我们的音乐课堂——农村小学器乐进课堂刍议[J].戏剧之家,2015(08):225-226.
[3]石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02):213-215.
[4]徐乐.谈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方向问题——对《竖笛进课堂之我见》一文的异议[J].人民音乐,1993(04):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